這兩天,我收到很多寶媽的留言:為什麼我家孩子吃得不少,但是看起來瘦瘦巴巴,體重、個頭都不如同齡的娃吶?其實,從添加輔食開始,孩子的營養主要從食物中獲取,很多家長會精心挑選輔食,看似疼寶寶,卻沒考慮孩子的發育水平,其實是坑娃,耽誤孩子生長發育。
同事家兒子8個月大了,別人家寶寶都喜歡爬行,她家寶寶卻「懶得動」,偶爾爬時小胳膊也直發抖,看起來沒勁、不穩當,同事聽說:「吃鹽長力氣」,于是給寶寶做輔食粥時總會加點鹽,可誰知道,由于鹽攝入過量,導致血液中鈉元素的濃度過高,寶寶出現了腎臟衰竭的情況,正是自己的無知讓寶寶遭了很大罪。
寶寶一歲以內,不能吃鹽
醫生強調,「吃鹽長力氣」本身就是謬論,寶寶爬行沒勁、走路不穩,可能跟身材過胖不協調,或者體內鈣磷的代謝紊亂,骨骼發育不良有關,實際上,寶寶不滿一周歲,需要的鈉完全可以從母乳中獲得,不需要額外加鹽。
寶寶的臟腑還沒有發育完善,功能弱,過早、過多給孩子吃鹽,會加重脾胃運化和腎臟代謝的負擔,容易導致孩子營養吸收不良,甚至損傷腸胃粘膜,引起腎臟衰竭,給寶寶的健康帶來難以恢復的損害。
1、菜水,如菠菜、芹菜
剛開始喂輔食的時候,寶寶只能吃流食,于是很多媽媽會給孩子喝菜水,蔬菜中營養輔食,含有很多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可以促進寶寶身體發育,確實適合做輔食,但是蔬菜的選擇有講究,像菠菜、韭菜、芹菜等蔬菜中含有較多的草酸,會跟人體的鈣結合,讓寶寶缺鈣,不利于骨骼發育。
2、鮮榨果汁
除了蔬菜,水果中維生素豐富,所以鮮榨果汁也常出現在寶寶的輔食名單中,味道甜甜的,可以代替水喝。但其實,水果中的膳食纖維等營養成分在榨取中損失大半,糖分的濃度卻很高,不僅容易讓孩子嗜甜、蛀牙,還加重脾胃的負擔,不利于孩子身體發育。
3、清湯寡水
在兒媳坐月子和寶寶吃輔食時,很多老人都喜歡做白粥、清湯面,覺得好消化還養人,但其實,寶寶的輔食期需要大量的營養物質,這些清湯寡水是容易消化,但營養價值低,主要成分就是淀粉,不能滿足寶寶生長發育的營養需求。
寶寶吃輔食時的喂養,家長要做到兩點:
1、調脾胃,不能少
對寶寶來說從母乳過渡到輔食再到「大人飯」,都是對脾胃、對消化系統的挑戰,家長用溫水沖雙低聚乳清,日常給寶寶喝一杯,可以幫孩子增強脾胃功能,更好的去適應沒接觸過、難消化的食物,脾胃消化好了,營養才能被運化到全身各處,保證孩子的身體發育和活動。
2、水改泥,營養高
無論水果和蔬菜,都是寶寶添加輔食時必不可少的營養食材,但是在制作過程中,寶媽應該盡量做的「稠」一點,做水果泥、蔬菜泥給寶寶吃,而不是營養密度低的果汁、菜水。喝清粥要控制量,以免飽腹感太強,同時吃一些營養密度高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