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帝畫像
溥儀自述:光緒的病勢越發沉重,慈禧就決意立我為嗣,把我接入宮中,并命我父親載灃任監國攝政王。
然后她又命奕劻赴瀛台到光緒病榻前傳達這件事,這時光緒已經瘦成皮包骨了,只睜著眼睛在喘氣。在他病榻旁邊只有一兩個老太監服侍著他,連皇后和瑾妃也都不在身邊。據說奕劻看到了這種情形,也不由得落下淚來。
光緒看到他也熱淚盈眶,有氣無力地說:「你來得正好,我已叫皇后稟報太后,說我現已病到這個樣子,恐怕不能長遠侍候在太后的膝下,請太后趕緊給我過繼一個兒子,我就是死了也可放心……」奕劻就把太后選我為嗣的事,婉婉轉轉地告訴了光緒,光緒聽了沉默半晌之后,才吞吞吐吐地說:「找一個年歲大些的豈不更好嗎?不過是,這是太后的意旨,誰敢違背呢?」奕劻把使載灃為監國攝政王的事也告訴了光緒,他這才像是放下了心似的點點頭。
因為我父親已經當了攝政王的關系,遂有了和他潦倒一生的胞兄做了一次臨死前的見面的可能。這時光緒的膽子也壯了起來,遂把二十多年來的舊恨新仇,聲淚俱下地傾瀉出來,并說:「榮祿根本是太后的心腹人,我倒不怎樣恨他,至于袁世凱他出賣了我,不殺他我死也不甘心。聽說太后近日病勢也很不輕,不過是我也病成這個樣子,大概我是不能親手來報此仇的了!你是我的親弟弟,務必把袁世凱給我殺掉。」他拉著我父親的手千叮嚀萬囑咐地叫他千萬不要饒了袁世凱,并上氣不接下氣地寫了五個大字,秘密地塞到我父親的手里說:「這就是我的遺言。」
不久我父親去見光緒的事就由太監傳到了慈禧的耳中,因為到了這個時候,這已不僅僅是慈禧和光緒二人之間的問題,而是成為「帝黨」和「后黨」的最后你死我活的問題,光緒如果早死一天,那便是萬事大吉,還不至于有什麼大事發生,但如果慈禧死在前頭,而光緒尚未失去知覺,那麼這出「大報仇」的歷史劇,就會出現在當日的整個政界,就不只限于袁世凱一人了。
像那一貫狐假虎威的李蓮英,推珍妃入井的崔玉貴等,恐怕都會有人頭落地之虞。
在這杯弓蛇影、草木皆兵的時候,慈禧聽了這樣的消息又怎能不起疑心呢?何況是慣于說小話的太監,便又添枝添葉地報告說,光緒前幾天聽說太后生病曾面有喜色,這怎能不使慈禧大動其怒。于是慈禧就惡狠狠地說:「好!我決不能死在他前頭。」
這天下午光緒的病果然危篤了。關于他的死,也曾有兩種傳說:一說是慈禧使人給光緒送去一服藥;一說是貼了袁世凱所呈獻的膏藥之后,就不能起床了。
不管光緒是服了慈禧的湯藥,或者貼了袁世凱的膏藥,反正是光緒死在慈禧的前一天,「大報仇」的戲是唱不成的了。
囚禁光緒帝的瀛台
慈禧聽說光緒病已垂危,仍不敢放心,便支撐著年老病重之軀,親到瀛台去問病,這時光緒早已昏迷不醒,慈禧便命人在他未斷氣之前,把壽衣禮服給他穿上。正穿之間,光緒醒了過來,便用手來攔拒,不肯聽任擺布。直到該日下午五點鐘,他就抱著未報之仇,含冤茹恨地閉上雙眼死去。
這是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的事情,慈禧親眼看到光緒死去之后,才匆匆地回到自己的宮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