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破碎有情悲,崑崙肝膽與夫隨。
以民國為首的愛情故事,總是充滿了無奈與悲哀。不過,卻有一對跨國戀人,卻讓他們的愛情成為了彼此成就的基石。
素有「白面將軍」之稱的蔣百里,娶了一個日本女人佐藤屋登做妻子,佐藤為他生了五朵金花。
其中一朵,還嫁給了一位家喻戶曉的功勛人物。
那麼在日本和中國對立的年代,兩個人是如何走到一起的呢?
三兩歲的蔣百里,已經表現出他的與眾不同了。不像別的孩子一樣,還在牙牙學語,相反,他對于數字和文字極其敏感。
蔣百里的父親看到兒子的表現,也感到十分驚喜。于是和夫人商量,請來了專門的教書先生,為他開設課程。
蔣百里學得很快
,七歲的時候,已經可以熟讀詩書。
後來,家里又為他請來外語老師,就這樣,十四五歲的年紀,他已經能夠熟練掌握外語了。
從日本留學回國的這位外語老師,為蔣百里教授外語課程一年后,便向他的父母提議,以蔣百里的水平,應該去申請留學,這樣才能有更好的發展。
可是,蔣百里的父親擔心他年紀尚幼,無法適應國外的生活,于是一直不肯答應。又和私塾里的老師商量,讓蔣百里入私塾學習系統的知識。
蔣百里第一次考,就考了全縣第一名。
後來就成了當地私塾的教書先生,這樣的生活,一直持續到他十八歲。
蔣百里的母親很有遠見,他聽說當地的知府,想派遣學生去日本學習軍事。于是帶著蔣百里去拜見知府,知府見到蔣百里確實是可造之材。
于是,和其他兩位官員商量,送蔣百里去日本軍校留學。
十八歲的蔣百里,就這樣踏上了遠渡重洋的輪船。
他很快就習慣了日本的一切,也看到了這里和祖國的不同。老師們都很欣賞這個來自中國的學生,他們告訴蔣百里,
學好軍事知識,將來可以報效祖國。
他就這樣在軍事專業中,不斷地學習。
在日本的這段時間,他結識了很多來留學的青年才俊,一同探討國家大事,一同規劃著未來美好的宏圖。
即將回國之際,教授他軍事知識的老師,前來挽留。
這個白發蒼蒼的老人思忖片刻后開口:「中國現在局勢一片混亂,像你這樣不可多得的軍事人才,回去一定會成為眾矢之的,不如留下來,待局勢明朗些,再做打算。」
蔣百里默默地搖了搖頭,他知道老師的顧慮,可是他堅信,可以帶給苦難的國人,一個充滿希望的明天。
這個意氣風發的君子回來了,帶著一腔熱血和遠大抱負。
他在東三省擔任督軍,很得軍中上下信服,後來,他又被派去德國學習軍隊改革的知識。
經過了兩次留學的學習,蔣百里對軍隊建設和軍事訓練,有了自己的思路和方式。
于是他回到家鄉,在浙江老家擔任軍區總管,也是在這時,他的才能得到了袁世凱的欣賞。
袁世凱令他,到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擔任校長。
起初蔣百里以為,他能在這里從第一線做起,培養更多優秀的將領,不過,現實的打擊還是讓他難以接受。
原來,清王朝覆滅,民國建立,各種勢力混雜,民國內部權力紛爭不斷,貪贓枉法者比比皆是。
有人害怕他在學校中培養起自己的勢力,于是經常拿他對軍隊改革的事做文章。
還屢次詆毀他,從日本留學歸來,就是準備為日本人傳遞消息。
雖然他心里有恨,可是為了成就大業,不得不忍氣吞聲。
然而,致命的打擊,還是在這一天,突然降臨。
在一次聚會上,他和袁世凱建議,將軍隊進行改革,軍事策略也要重新修改。
袁世凱只是笑著答應,卻并不安排。蔣百里十分失落,不過迎面走來了,一個已經從保定軍校畢業的學生。
這個年輕的男孩,站的筆直,笑著向蔣百里敬禮,蔣百里也很高興,師生重逢正要好好交流之際,
幾個平時一直與日本交往密切的軍官,來到了他們面前。
幾個軍官對著男孩招了招手,男孩立馬換了一副溜須拍馬的派頭,前去與幾位軍官打招呼。蔣百里很難過,自己培養的人才,難道也會與這群日本走狗同流合污?
一個天才,敗給了時代。
他心中十分痛苦,加之過往種種壯志難酬。他掏出手槍,打算了此余生。
幸好,當時有人發現他情況不對,撲倒了他,但右肩膀還是被槍打中。
袁世凱知道后十分痛心,找來全國最好的醫生來救他 ,又擔心軍中有人會在醫院里做手腳,于是又將他轉移到了一家日本的私人醫院。
在醫院里被搶救過來的蔣百里,依舊一心尋死,不僅不配合治療,還絕食明志。
這時,一個日本的小護士,站出來大聲罵他是懦夫,這一罵卻把蔣百里嚇到了。
他那天乖乖地吃了飯菜,後來,醫生們見到他很聽這個小護士的話,便讓護士一直負責照顧他。蔣百里這才知道了護士的名字。
佐藤屋登,他默默地記住了這個名字,佐藤見他冷靜下來,語重心長地和他聊起了人生。
「你已經是死過一回的人了,上天不肯收回你的生命,是因為還需要你為這個多災多難的國家,提供幫助。
如果人人都像你這樣,不如意便自盡,那中國豈不是更沒救了?
一語中的!
蔣百里感嘆,連一個日本小護士,都比自己這個大男人想得透徹。他決心不再頹廢下去,要重新振作,絕不讓惡人洋洋得意。
兩個人就這樣熟絡了起來,經常暢聊詩歌與人生。蔣百里覺得,她就是自己命中注定的知己伴侶,于是決定要和佐藤表明心意。
可是佐藤家中傳來噩耗,父親去世,她要回到日本照顧母親。
就這樣,佐藤回到了家鄉。蔣百里出院后,依舊不愿放棄對佐藤的愛戀。
于是經常寫信聯系佐藤,佐藤也寫信告知自己的生活近況。經過了一年的書信來往,兩人情根深種,佐藤也從日本回到中國,嫁給了蔣百里。
盡管面臨許多非議與指責,他們二人始終恩愛如初。蔣百里還為她取名為蔣佐梅,兩個人相伴相知,培養了五朵可愛的金花。
三女兒小英,是最讓夫妻倆煩惱的一個,她不愛學習,沉迷音樂,後來送到了朋友錢均夫家中教養一段時間。
也是在這里,蔣英與錢學森相識。
錢學森照耀了這個小女孩的青春,在大哥哥的鼓勵下,蔣英也逐漸對學習產生興趣,後來兩人在美國相遇,在父母的祝福下,終成眷侶。
六十四載風雨霜華,紛飛的戰火,一生一世的許諾。
也許是操勞過度,蔣百里最終先一步離去,人們紛紛惋惜這位軍事天才的離世。
卻也將矛頭指向了身為日本人的蔣佐梅。
可是她不辯解什麼,默默地繼承丈夫的遺志,捐助物資,照顧傷員,用行動詮釋了答案。也許,她早已將自己的心,獻給了他和他的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