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一生只有3個黃金期,父母千萬別錯過
2023/07/06

家庭問題研究專家史蒂夫·比達爾夫寫過一個案例:

一個小男孩生病了,病情嚴重,不斷反復,醫院找不到發病原因。

這時,孩子的父親從國外趕了回來,剛一回來,孩子病情就有所好轉。

不久,父親又去參加另一個會議。

他是一位聲名顯赫的醫學專家,一年之中有8個月的時間奔波在外。

他一走,小男孩又病了。

史蒂夫建議這位父親:

重新考慮自己的生活方式。

神奇的是,自從他接受建議、增加親子時間后,小男孩就再也沒出現過類似情況。

原來,小男孩之所以會不斷生病,是潛意識里希望得到父親的關注,于是身體幫他執行了這個指令。

你是不是也經常發現,一些男孩調皮搗蛋,惹事闖禍,甚至攻擊其他孩子,他們不是故意要這麼做,很可能僅僅是為了引起父母的關注。

男孩的成長有「3個黃金期」,每一個階段的特點和需求不同,父母所扮演的角色也有所不同。

那些把男孩培養好的父母,大都是因為沒有錯過這3個黃金期。

0-6歲,男孩屬于母親關鍵詞:安全感6歲以前,男孩是屬于母親的。

雖然父親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但在男孩的認知里,母親是他一個人的。

而且,母親往往是主要的看護者,她們溫柔可親,喜歡擁抱和愛撫孩子,所以男孩會更加依戀母親。

6歲以前,男孩最需要的是安全感。

但父母往往對男孩很嚴厲。

研究表明:

父母擁抱女兒的次數,遠遠多于擁抱兒子。

父母跟女兒說話的次數,也遠遠高于跟兒子說話。

即使是對剛出生的嬰兒,也是如此。

父母可能狠狠地體罰男孩,卻很少這樣對待女孩。

6歲以前,性別差異并不重要。

父母不需要刻意強調。

這個階段,他想要多少抱抱,就可以給他多少抱抱。

父母的任務是和孩子建立親密關系,讓他在愛的包圍下安全地成長。

0-6歲,其實是一段非常美好的時光,而且轉瞬即逝。

好好愛你的男孩,好好享受男孩帶給你的快樂。

尤其是媽媽,要盡可能多地陪伴男孩,避免使用嚴厲和嚇唬的方式。

男孩是從媽媽那里學會愛的,當他感受到媽媽的溫暖和善良,當他內心感受到愛和安全感,他們的大腦也會得到充分發育,從而獲得與人親密交流的技巧。

6-13歲,開始模仿父親關鍵詞:探索欲6歲以后,男孩會突然變得「男人氣」。

最溫和的男孩也會想要舞刀弄槍,渴望成為英雄,與想象中的「壞人」較量。

他們開始喜歡和父親在一起,學習和模仿他們,并希望得到父親的認可。

這個階段,父親的作用至關重要。

如果男孩平時很少和父親或其他男性接觸,他就不知道怎樣才能成為一個男人。

心理學研究發現:

得不到父愛的男孩,以后更容易產生暴力傾向、受到傷害、陷入困境,在校成績不佳,而且到了青春期,更可能加入不良團伙。

這個階段,父母的主要任務是,讓孩子在嬉笑玩鬧的過程中,形成善良的品性,同時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并教給他們競爭的技能。

4個「養育指南」:

✔️ 男性長輩不要吝嗇對男孩的表揚

同樣一句表揚的話,爸爸說出來的效果,是媽媽的50倍之多。

如果爸爸、叔叔或他們的朋友經常表揚孩子,有利于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假如爸爸和孩子出門打籃球,回到家后爸爸不經意地說:

「兒子,你打球的樣子真的太帥啦……」

得到男性長輩表揚的男孩,會更加自信,下一次會做得更好。

爸爸的夸贊,有利于男孩自我意識的建立,能大大減少他對同齡伙伴的依賴,從而減少他們做錯事的機率。

✔️ 至少培養男孩一項運動愛好

頑劣的男孩,沒有健康積極的興趣愛好。

興趣愛好對男孩的成長影響很大,父母應該至少培養男孩一項運動的愛好,尤其是父親,要多參與男孩的成長,陪男孩做一些冒險、挑戰的運動,比如,帶男孩打球,拳擊,爬山,游泳,露營等。

運動不但能滿足男孩的探索欲和好奇心,訓練他們堅持的品質,培養他們的競爭意識,還能釋放他們身體里過剩的能量,提高睪酮激素水平,讓他們更強壯,更勇敢,更有責任心。

✔️ 幫男孩做好獨立生活的準備男孩剛離開媽媽的懷抱,就和另一個女人一起生活,對男孩而言不是一件好事。

在這中間應該有個過渡:獨立生活。

教男孩從小做家務,自己洗衣服,打掃房間,自己做飯。

而在父母教孩子做家務的過程中,男孩會習得更多生活的智慧。

如果男孩在做家務上有困難,那麼成年后走進婚姻也無法彌補這一點。

和他共度一生的女人,很難毫無怨言地為他打理一切。

培養男孩從小做家務的能力,其實是在培養兩個幸福的家庭,這會是一種良性循環。

✔️ 母親不要替代父親的角色

鼓勵兒子多接近爸爸,建立更加親密的父子關系。

不要讓父親覺得,自己和孩子的關系,不如母子關系親密。

但事實上,母親的過多參與,反而會成為父子之間交流的障礙。

能力特別強的母親更要注意,6歲以后,要把教育的角色還給父親,父親才能成為一個好父親,兒子未來更能成為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有人會問,那些單親媽媽怎麼辦?

她們獨自承擔撫養男孩的重任,家庭中沒有父親的角色支持,誰來引導男孩成長?

其實,單親媽媽也能擔當重任。

一位把男孩培養得非常優秀的單親媽媽,她的經驗就是,為孩子尋找一位出色的男性榜樣,并從孩子的舅舅、學校老師、體育教練等人身上尋求幫助。

14-18歲,向男人轉變關鍵詞:引導者

14歲到18歲,是男孩向男人轉變的過渡期,父母不再占據主導地位,男孩更樂于結交朋友,并挑戰父母的權威。

這個階段,也是男孩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期他們迫切需要一位成熟的引導者。

如果父母不能幫助男孩找到崇拜的偶像,男孩就會自己尋找。

自己尋找的過程中,男孩就有染上壞習慣的風險。

4個「養育指南」:

✔️ 引導男孩多閱讀名人傳記引導男孩多了解名人故事,尤其是父親,平時和孩子談談理想,談論優秀男性的品質和事跡,幫助他們樹立人生的目標,并規劃實現目標的方法和路徑。

當男孩有了積極正面的偶像,有了清晰的人生目標,人生也會發生潛移默化的改變。

✔️ 不和青春期的男孩硬碰硬男孩14歲以后,一定要給他寬松的家庭環境。

青春期的男孩,時刻都想證明自己的力量,想要掙脫父母的管制。

遇到問題時,一定要冷靜、理智地和孩子溝通。

不要和他發生激烈沖突,同時,也不能對他的世界一無所知,不知道他的喜好,也不了解他內心的起伏變化。

他還沒有學會處理自己身體里的精力和情緒,這時,父母要做那個理性的人,寧愿先把沖突放在一邊,等雙方都平靜下來之后再溝通教育。

✔️ 暗示你的男孩是個「大人物」

經常被暗示的孩子,大腦會發生驚人改變。

台灣心理學博士洪蘭研究發現:

人的觀念和行為之間存在著因果循環。

大腦產生觀念,觀念引導行為,行為產生結果,結果改變大腦。

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子,就給他什麼樣的暗示。

暗示你的男孩將來是個「大人物」,沒有人可以替代,會讓他更有擔當,在無形中變得越來越優秀。

✔️ 允許男孩表達脆弱小時候沒有被溫柔愛過的男孩,長大后也很難表達自己的情緒。

男孩的成長不是一成不變,在不同的階段,父母應該不斷調整養育方式。

但最重要的一點,不管你的男孩是5歲、10歲還是15歲,都不要忘記擁抱他們。

允許他們卸下思想包袱,分享他的快樂,也分享他成長路上的脆弱。

要讓男孩知道,無論什麼時候,家人都是他的依靠。

經常這樣對你的人,其實就是看不起你,不要深交了
2023/08/09
「男人無能,一看便知」,沒出息的男人離不開這三句話
2023/08/09
平平無奇的小個子女生,當模仿博主穿搭提升衣品后,整個人都變了!
2023/08/09
60歲女性著裝小貼士:裙子要過膝,褲子要寬,顯得苗條又優雅
2023/08/09
老照片:老外眼中的1908年成都,百年前的成都更漂亮!
2023/08/09
狗狗忠不忠心,摸它這幾樣東西,就清楚了
2023/08/09
這7種狗沒有「攻擊性」,不用怕被咬,很適合家養
2023/08/09
研究發現:夫妻雙方在這個年齡段,生出的孩子智商更高,你知道嗎
2023/08/09
父母再累再忙,也不要讓這3種老人幫忙帶孩子,容易把娃養「廢」
2023/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