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年輕人,找了對象,就得去拜訪雙方的父母,以此表達誠意。
作為父母,看到兒女帶著「準對象」來家里,一準是歡喜的,可是如何才能熱情而不失禮貌,也是發愁。
當我們五十多歲的時候,兒女長大成年了,兩代人之間的關系,發生了變化,不再是「什麼都父母說了算」,但也不是父母說了什麼,都不算。
更要緊的是,一些父母,犯了「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的錯誤,導致兒女的「準對象」很不愉快,促使戀情失敗。正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從整體來看,父母既要積極主動,也要無為而治,佳偶天成。
01
做好三件事,留好印象。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效應,叫首因效應——人與人第一次交往中給人留下的印象,在對方的頭腦中形成并占據著主導地位。
家中的父母給兒女的「準對象」留下什麼樣子的印象,這是會有長期影響的。
若是對象變成了女婿、兒媳,那麼以后的交往,也會和第一次見面的印象,緊密聯系起來。
最可怕的是,第一印象不好,導致兒女的「準對象」,很不愉快,然后就鬧分手了。
特別是父母擺出一種「愛理不理」的態度,總是挑剔別人,無形之中就是要「趕人走」的意思。
總有人,在沒有得到的時候,恨不得馬上得到,倒貼一筆錢都行;但是得到了,卻百般刁難,反而牛哄哄了,真是「好了傷疤忘了疼」。
父母要反思,并且克制自己,不管兒女找了誰,都要慎重其事,抱著「家有喜事」的態度,讓對方「賓至如歸」。
首先,保持家庭干凈,溫馨。
古人云:「財不入臟門,福不潤濁人。」
喜事,是不會來到臟兮兮的家庭的,而是會繞著走。
迎接人,第一件事就是清掃房間。自己的打扮,也要非常注重,別像平時一樣,穿著睡衣,到處跑。
我的一個工友,平時總是穿工作服回家,到家里洗完澡,再換衣服。
但自從他的兒子帶著對象回家后,他總是在工地洗完澡,換了衣服,再回家。
他說:「要把自己的日子,過得體面一些,人家才呆得住。」
誠然,誰都希望和體面的家庭結緣,而體面的初始狀態,就是干凈,給人清新感。
然后,把「他」當成家人,和氣。
雖然「準對象」,不是準兒媳、準女婿,但是你要對他多說「我們」,而不是「你」,還有「你們」。
第一次上門,就被當成了「家人」,這是多麼幸運啊。這樣的想法,在對方的心中,會冒出來,只是不會說出來而已。
吃飯、聊天的時候,盡量把「準對象」當成更加親密的人,而把自己的兒女,稍微疏遠一點。
適度的偏心,就讓人分清了「內外」。
最后,準備小禮物,大度。
通常,兒女帶了「準對象」進門,就會給一個紅包。
可是紅包給多少,還真的不好說。太多了,也不舍得,萬一沒有談成,豈不是打水漂嗎?要是給少了,又覺得小氣。
從內心深處來說,誰都希望遇到大度的岳父母、公公婆婆。
最好是,給一個小紅包,然后加上特別的禮物。畢竟,禮輕情意重,更能打動人心。
提前了解一下,「準對象」有什麼喜好。對于女孩,買裝飾品、小首飾;對于男孩,領帶、手表等,都是可以的。
按照「禮尚往來」的古訓,人家收禮了,也不好意思不回禮。一來二去,彼此的感情就深厚了,也讓對方有借口,一而再、再而三地進門。
02
不做三件事,保持冷靜。
俗話說:「物極必反,水滿則溢。」
若是父母太熱情了,會導致「準對象」很不自在,覺得是「進了別人家」,拘謹的樣子,可能讓人要逃離了。
記住,平平淡淡才是真。大家都自然相處,有些事情,不做,或者不做太完美,反而更好。
其一,不刨根問底,糾結對方的家境貧富。
聊天,是不可少的環節。通過聊天,能夠進一步了解對方,也判斷這段緣分,是否靠譜。
但是你問多了,對方會不想回答,尤其是一些刺痛人的地方,翻舊賬的事情。
還有,很多父母,一定要「門當戶對」,導致兒女的婚姻,成為了老大難。
其實呢,兒女要成家立業,關鍵靠自己,而不是兩個原生家庭的財富和人脈的簡單疊加。
遇到窮小子、灰姑娘,也沒有什麼,只要勤勤懇懇勞動,內心是善意的,日后還是能有好的前程。
其二,不擅自安排住宿的方式,尊重兒女的主張。
家里多了一個人,也許是客人,也許是主人。住宿的問題,就冒出來了。
父母很疑惑,他們到底是同一間房,還是不同房間呢?還是去住旅館呢?
問也不好問,到底是已經同居了,還是沒有?
也有一些父母,擅自做主,讓「準對象」直接到兒女的房間住,可是兩個小年輕,只是在簡單戀愛的階段。這就尷尬了。
最好是說:「兒子(女兒),你安排住宿,我們來準備床鋪。」
是的,你的兒女知道怎麼辦,只是不好開口。你就得給兒女開口決定的機會,從而避免了父母的主觀臆斷。
其三,不做迷信的事情,避免滋生「厭惡」。
和我同住一個村的張大爺,聽說女兒帶來男朋友回家。
他馬上背著鋤頭,去了祖墳。然后邀約女兒的男朋友去拜祭。
沒錯,這是村里人的習俗,但是女兒的男朋友是北方人,不適應這樣的習俗,很是討厭。
張大爺的熱情,起了反面的作用。
迷信色彩的習俗、過于繁瑣的習俗,都會阻礙年輕人找對象。畢竟,新時代的人,不要那麼多的客套。
與此同時,對于「準對象」說的習俗,父母要尊重,并且表示認可,體現出父母能與時俱進,也不固執。
03
很多父母,過了五十歲,就坐等抱孫子,苛求兒女找對象,這是不對的。
我們應該想一想,能幫兒女做點什麼,從內心深處,打消兒女的顧慮。關鍵是,筑巢引鳳,吸引「外來人」。
通常說:「家庭是母親的世界,父親的王國,兒童的樂園。」從現實看,還得加上一點,家庭是年輕人的港灣,是兒女的對象的新家。
總而言之,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份愛,滋養另一份愛,緣分最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