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照片,一段歷史。
今天歷史鏡像館給大家講一個晚清時期的群體——咸水妹。也許很多人都沒聽過這個詞,但還是能從字面上知道這是某種女性的稱呼。
講咸水妹,首先要了解蜑戶這個詞。大家都知道,在粵語地區,海上的人家被稱為蜑戶,也叫但戶、蛋戶,民間更為熟悉的叫法是疍民,他們居住粵閩沿海一帶。
清代有記載,清魏源 《道光洋艘征撫記》上:
林則徐自去歲至粵 ,日日使人刺探西事,翻譯西書,又購其新聞紙,具知西人極藐水師,而畏沿海梟徒及漁船、蛋戶。
1840年(道光二十年)鴉片戰爭初期,林則徐招募人員,協助水師作戰。疍民們就積極響應號召,并在偵探敵情,偵查鴉片走私,保衛海口的斗爭中,做出了不少貢獻。
盡管如此,疍民在歷史上卻是一直都處于低下的地位。
在古代,他們受封建統治者的歧視和迫害,還有生存所迫,不被允許在陸上居住,有的甚至沒有戶籍,被視為賤族,長期生活在海上,以船為家,從事捕魚、采珠等勞動。
到了明洪武初,才開始收編入戶,并得名「蜑戶」。到了雍正時期,他們得以同普通平民一樣一起列入戶籍。在郭富城主演的電影《浮城大亨》里,他就是出身海上的疍民,電影中就描寫了疍民生活的窘迫和地位的低下。
而咸水妹指的就是晚清至民國期間,出身蜑戶的從事性行業的女性群體,所以人們也叫她們海水妓女。但他們和其他妓女還有一個本質上的區別,那就是她們基本只接待洋人,偶爾也接待華人。那時候由于殖民因素,在中國有很多外國水手,這就是她們主要的客戶之一。只要有外國輪船和外國海員的地方,就會有很多咸水妹的存在,主要以廣東、上海、武漢三地居多。
民國時期的外國水手
趙翼《檐曝雜記》說:「廣州珠江蛋船不下七八千,皆以脂粉為生計,猝難禁也。」
因為陸上的妓女并不愿意接待這些洋人水手,所以就只能地位低下的她們來接待。招接洋人為「咸水妹」,接待華人被稱為「老舉」。同為妓女,也存在鄙視鏈,老舉甚至看不起咸水妹,她們在穿著打扮上均有不同。
晚清時期被龜奴背去接客的老舉
黃式權《淞南夢影錄》卷二談到晚清流寓海上的「咸水妹」時,有說:
粵東蜑妓,專接泰西冠蓋者,謂之「咸水妹」。門外悉樹木柵,西人之聽歌花下者,必給資而入,華人則不得問津焉。
那麼咸水妹這個名字,到底是怎麼起的呢?有一說是外國人剛開始接觸到這些出身蜑戶的妓女時,叫她們handsome maid,也就是好看的女人。于是音譯過來就成了「咸水妹」。
這一說法,在徐珂的《清稗類鈔·娼妓類·上海之妓》中也能得到驗證:
同光間,洋涇橋畔多粵東女子,靚妝炫服,窄袖革履,足長七八寸,或跣而不襪,膚圓光致,輒曳繡花高屧,挽椎髻,著羅裈,以錦帕裹首。
其中妍媸不一,稍佳者膚白如雪,眼明于波,意即粵東蜑婦,至滬牟利,為洋人所娛樂者也。間有兼接本國人者。西人呼之為「咸飛司妹」,華人效之,簡稱之曰「咸水妹」,亦以其初棲宿海中,以船為家也。又有稱之「咸酸梅」者,則謂其別有風味,能領略于酸咸之外也。
當然後來,也有一些陸上的娼妓為了增加生意,冒充咸水妹接客,逐漸地,咸水妹就不再只有疍民了,已經開始出現很多偽咸水妹了。甚至有些是老鴇從陸上賣兒鬻女的窮苦人家買來當作咸水妹接客的。
歷史上對咸水妹貶損的文章不在少數。但在《清稗類鈔》里記載了咸水妹的故事,其中一個故事名為《咸水妹愛國》。
說是有個名叫聯桂的咸水妹,被一個在外輪上供職的中國船主包養。但有一次,輪船從香港駛往上海,他們看到一艘民船將要沉沒,但這個船主沒有相救的意思。
聯桂于是請求船主去搭救。身為中國人的船主卻說:「這是中國人的船,關我何事?」
聯桂義憤填膺,說:「你如此輕視中國人,難道你自己不是中國人嗎?從此以后我與你一刀兩斷!」船主說:「你何必這樣呢?這又不是廣東人的船。聯桂更加氣憤地說:這雖然不是廣東人的船,也是中國人的船呀!你為什麼把中國人加以如此區別?」最后船主不得已,才停下相救。
原文:
有名聯桂者,嘗為某船主所昵,計月給資,儼然妻室也。自港至申,中途,見一民船將覆,船主無救意,聯請船主救之,船主曰:「此中國人船,何與我事?」聯桂怒曰:「汝如此輕視中國人,則吾亦中國人,以后請與汝絕。」船主又曰:「當何必如是?此非粵人船。」聯桂愈怒曰:「此雖非粵人船,然亦中國船也。汝何為于我中國加以區別乎?」船主不得已,始停舟施救焉。
晚清娼妓
這個故事當然不是說歌頌咸水妹有多高尚,而是在這些極盡侮辱罵名的外殼下,她們也只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而已。
咸水妹在殖民地時期誕生,毫無疑問殖民色彩十分濃烈,是殖民主義下的產物。
對她們帶有鄙夷的認識也是因為這是中國近代屈辱史中的一個小縮影,但拋開這些,她們是一群沒有權利選擇出身,并在那個時代為了活下去而不得已出賣自己的可憐女性罷了。在那個普通平民尚且吃不飽的年代,更遑論擇業了,加上出身低賤,也許她們目之所及的只有兩個字——生存,而別無他選。
晚清賣藝的妓女
參考資料:
卓王澤. 「咸水妹」得名一說. 《 CNKI 》 , 1999
周松芳︱咸水妹、粵妓與蛋家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