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鬧饑荒時,河里魚蝦豐富,為何百姓寧愿啃樹皮,也不抓魚吃?
2022/09/03

自古而今,中華大地上也發生過不止一次的大型饑荒,其中規模大,災害程度高的幾次饑荒,分別發生在東漢末年時期、隋唐時期、明朝末年時期,再就是20世紀50年末和60年代初時。

東漢、隋唐時期出現饑荒的原因,更多是歸結于戰爭原因,戰亂導致全國人口數量下降,引發農耕農作產量下降,最終因收支失衡引發饑荒。

而明末及近代時期,除去因政治因素的鋪陳而導致社會秩序失衡外,自然因素成為了導致饑荒產生的直接原因。

也就如同河南饑荒這般,

超低溫、超高溫、蝗災、旱災等等失常的惡劣天氣形勢成為了饑荒的推動者。

但吃樹皮何不魚蝦的謬論

說回當年論壇熱議的那個「何不吃魚蝦」的愚蠢話題,在饑荒來臨后,留給人們唯一的任務便是活著,而活著的最低要求,則是攝取足夠維系生命的水和食物。

但是最矛盾最沖突的問題也就此顯現,饑荒時期人們是難以尋求到食物和水源補充自身的,所以才會出現「逃荒」這一情況。

另外分析饑荒發生的具體情況,饑荒多發生于內陸地區,多主農耕的內陸地區,其維持生計的本源問題,便是農產狀況,而水源問題與農產狀況則是密不可分的

因戰亂原因導致的饑荒,是如上文分析的,百姓因戰亂而流離失所,沒有能力也沒有條件耕種再結合社會實際到最終導致的饑荒。

但如果是天氣原因,農民百姓不存在受戰爭威脅的外加情況,但是水源的枯竭導致了農耕事業的擱淺,最后導致了糧食危機。

自古而來,中華民族就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因地制宜」的本能和生活技巧,這也是饑荒不會發生在沿海地區的一大原因,海洋自然物資相較農耕產品的可持續性更強,風險程度更小。

而在這種情況下,身處內地的受災群眾的面前,也就根本不會有「下河摸魚蝦」這個選項存在。

內地地區本身就不存在有海撈海捕這一條生計途徑,而如果受到自然影響,那麼被內地地區賴以使用的支流小河或其他水源,便必會在第一時間枯竭干涸,所以又何來魚蝦一說呢?

再看話題原話所講的「百姓寧愿啃樹皮也不抓魚」的可笑說法,讓我們論及實際,在你感到異常饑餓的時候,你的面前同時擺放有一盤樹皮和一條淡水魚。

相信即便是在兩者全都不加烹飪的前提下,即便是生吞活咽,也不會有人去優先選擇樹皮的。

再者還有網友戲言道,當地糧食困難,去另外一個糧食不困難的地方過繼一下不就好了嗎?

即便不是在科技落后,交通工具不存在的古代時期,就是在近代河南旱災的時期,那時的平常百姓,也同樣不具備高效率遠途跋涉的能力。

在現代社會,24個小時的腳程,甚至抵不過2個小時的車程,在今天,去往另一個與當下落腳地相鄰的城市,即使是乘坐汽車也不用超過5個小時。

但若是將這樣的距離放在過去,放在那些食不果腹踉蹌前行的難民身上,那簡直就是天方夜譚一般。

自然有情·人無情

在當今社會,一直存在著這樣的聲音,「人類才是地球的害蟲」,的確,在人類族群發展的過程中,地球本身的自然環境也在不停的遭受破壞。

如果說這是人類發展的必然趨勢,那麼當今我們同樣也在受累于惡劣環境,帶來的諸多問題又該如何解釋,難道我們是在左腳拌右腳的前行嗎?

就如同旱災這樣,可以導致饑荒這一類人禍發生的自然災害,不也正是自然的嚴正警告嗎?按照我們的話講,這也應該被形容成是

「因果循環,報應不爽」了吧。

從上古時期開始,便在養育天地萬物以及人類族群的地球自然,非但得不到反哺感恩,反而還招致一身創傷傷病。

都說自然無情,人有義,或許實際上,無情無義這個詞用來形容我們人類才最為貼切。

結語

人類族群是強大的,同樣也是罪惡的,我們發現了大自然「自凈自潔自我修復」的特別功能,同時也反推證明了自然這一能力的有限性。

但是即便是知道了真相,我們也仍不停息地增加這自然的負累,我們在人性邪惡與貪婪的陰暗面的推動下,在自己對自己的脅迫中,不停的在往火爐中增火添柴。

而鍋中熬煮的,則是一顆被冰塊包裹著的,名為「自然」的超大炸彈,只是不知道的是,我們最終是會在炸彈的爆炸中滅亡,還是會在炸彈爆炸前停止對自然的傷害。

經常這樣對你的人,其實就是看不起你,不要深交了
2023/08/09
「男人無能,一看便知」,沒出息的男人離不開這三句話
2023/08/09
平平無奇的小個子女生,當模仿博主穿搭提升衣品后,整個人都變了!
2023/08/09
60歲女性著裝小貼士:裙子要過膝,褲子要寬,顯得苗條又優雅
2023/08/09
老照片:老外眼中的1908年成都,百年前的成都更漂亮!
2023/08/09
狗狗忠不忠心,摸它這幾樣東西,就清楚了
2023/08/09
這7種狗沒有「攻擊性」,不用怕被咬,很適合家養
2023/08/09
研究發現:夫妻雙方在這個年齡段,生出的孩子智商更高,你知道嗎
2023/08/09
父母再累再忙,也不要讓這3種老人幫忙帶孩子,容易把娃養「廢」
2023/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