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明末抗清名將」袁崇煥墳塋被挖開,揭開300多年前的真相
2022/11/04

人們提起明朝晚期,有一個人是無論如何是繞不過去的,那就是在史書中曾被視作罪人的袁崇煥。

其被崇禎以莫須有的謠言為理由所誅殺梟首傳邊后,讓后世的人們對于其墳墓中尸骸用金頭斂葬深信不疑。

直到1966年一次對袁崇煥墓的挖掘行動,人們才知道這三百年來大家都上當了。

風雨飄搖中的晚期明朝

16至19世紀中葉這段時間全球氣候進入了著名的小冰河期。

這導致明代中葉與后葉的氣候寒冷干旱,僅僅在16世紀明朝就發生了84次大規模旱災。導致各地州府糧食產量急劇下降。

使得明朝這個人口眾多的帝國,接連出現大規模的動亂損耗了整體實力,讓邊疆游牧政權開始覬覦明朝的富庶。

在遼東地區日漸衰敗的情況下,后金便在努爾哈赤的帶領下大舉入侵明朝的邊疆。

然后就被袁崇煥在寧遠城指揮作戰是,被大炮擊中,主帥重傷之下后金只好撤兵,不日努爾哈赤就傷重不治身亡。

憑借此次的功績袁崇煥就此聲名大噪。不過此次威名遠揚卻沒有為袁崇煥贏得什麼好下場。當時的明朝皇帝崇禎是有名的嫉妒賢能之人。

尤其是當崇禎得知,袁崇煥以寧遠城上以一萬兵力,力敵努爾哈赤13萬大軍,最后還把努爾哈赤給打死了。其內心對袁崇煥的猜忌之心漸起。

要知道這位崇禎皇帝在位短短17年,就殺掉50名大學士和14名兵部尚書,可想而知其內政方針是多麼的混亂。

果然在1629年,努爾哈赤之子皇太極率軍從西路攻入北京近郊,迫使袁崇煥領兵回救。

在這時崇禎皇帝居然聽信內臣諫言,認為袁崇煥擁兵自重,有謀反的嫌疑。

確實袁崇煥的作戰方針是有將北京城比做餌料的意圖,可要知道北京城池歷經數代休整,早就是天下第一的防御要塞,就算皇太極有紅衣大炮面對將近6米厚度的城墻,也是束手無策啊。

皇太極大軍猛攻消耗實力到時候關寧鐵騎一到,就可以伙同城內守軍內外夾擊大破后金軍隊。

這種看似切實有效的戰役部署,唯一有一點不好之處就在于,將北京這個崇禎所在地變成了戰場。

所以不少利益受損的清流大臣伙同內臣一同進言,要求徹查袁崇煥,還有有大臣認為皇太極這次越過寧遠防線,就是袁崇煥故意的舉動,他兩人一定都溝通過了。

崇禎本身就對于袁崇煥名聲顯赫有些不滿。再加上此時皇太極真的派人放出了想要和談的意愿。這可就和某些城內清流的閑言碎語印證上了。

崇禎見此勃然大怒,當即將袁崇煥騙入城內逮捕入獄,隨后不加以審理就在東花市斜街當中凌遲。

崇禎就打算用如此恐怖的手段,展現所謂的皇權威嚴,結果下場還不是吊在了煤山老歪脖子樹上。

后來根據記載,袁崇煥頭顱還被斬下,用來震懾那些明朝將領。

不過這種恐怖的做法,反而加劇了邊疆將領的盲動心思。

許多將領一想,袁督師投筆從戎以身殉國落得個這麼個下場,老子守邊疆連糧餉都發不齊全,現在你還拿著這種東西嚇唬我,那老子不干了,這種心態也從側面影響了吳三桂的行為。

不過從此,袁崇煥的首級下落就變得十分撲朔迷離起來。

直到1966年袁崇煥墓穴被打開。

時代流轉

1952年,新中國成立后打算規劃改建老北京城。當時不僅僅是城墻要一段段要拆遷,許多有著百年歷史的墳墓也在搬遷之列。

這時候有一家姓佘的住戶,得知拆遷事宜后,連忙聯系到章士釗等愛國志士,希望他們上書毛主席,希望保存自家已經鎮守300余年的古墓。

原來佘姓住戶的先祖,正是袁崇煥當時的貼身侍衛佘義士。他在當時得知家主袁崇煥被冤罪凌遲后,冒著被誅九族的風險,將袁崇煥的殘存尸首偷回,埋在一處院落當中偷偷祭拜。

這位義士臨終前,給早已不小的兒女們立下三道誓言。

其一,佘義士死后,埋在督師墓前。

其二,袁督師后代皆以侍北改姓,就由佘家人為督師守墓祭祀,無需回到故里。

其三,佘家人可以讀書識字,但不可以委身北虜。

這件事到了清朝乾隆時期,才被眾人所知曉,傳到波瀾史書的乾隆耳中后,大感其忠義希望賜官于佘家,以宣揚忠義。

佘家人雖然十分感動,但是還是恪守祖訓,放棄這次當官的機會,繼續以一家之力修繕與祭祀袁崇煥之墓。

不過到了新中國建立前,佘家人丁開始衰敗,袁崇煥墓要不是仰仗康有為等社會人士幫助早就難以為繼了。

所以毛主席得知這件事后,立馬聯系當時擔任市長的彭真,同意保留袁崇煥墓,這才讓這塊墓地安定下來。

不過在之后的1966年的一次意外事件當中,讓無數專家學者都感嘆:三百多年的傳說,果然是假的!

意外發掘

在1966年那個人心動蕩的時期,社會上突然流傳起來,袁崇煥墓當中有著一顆用于替代首級的「金頭」。

興奮起來的社會人士,沖到墳墓邊上將墓穴打開后發現,里面幾乎空無一物,跟傳說對不上號。

眼前的一幕不僅僅讓周邊趕來湊熱鬧的群眾感到一次不可思議,也讓許多研究明朝歷史的專家學者感到震驚,為何此地會沒有遺骸呢?

好在專家們回去調查歷史相關資料后,發現在張岱的著名歷史文集《石匱書后集》中講述,當時袁崇煥因為被全城通告叛國通敵,百姓無不群情激奮,在執行刑法途中的那些殘軀都被百姓搶奪殆盡,只有頭顱還是完整的,這也能解釋為何此地空無一物。想來佘義士收斂的僅僅是袁崇煥的些許衣冠埋入墳墓以作留念罷了。

雖說專家直呼上了300多年謠言的當,但此地是乾隆皇帝當年親自下旨修繕的墓園,后世屢廢屢興,因此也被專家學者認為就算沒有遺骸也具有較高的歷史與文化價值。

但畢竟時代的大潮下沒人能夠幸免,佘家人隨著時間的推移,人丁不再興旺。看護墓園的責任也越發地沉重起來。但佘家人哪怕人丁衰敗也并未放棄照看墓園。這其中就有17代守墓人佘幼芝。

1963年在佘幼芝與丈夫焦立江結婚后,不久就因為當時社會上開始轟轟烈烈的除舊運動。當時身為丈夫的焦立江就曾經勸說佘幼芝暫時放棄照看這座墳墓。本來家中有一座墳墓的事情,就讓鄰里之間數落不少閑言碎語。

但佘幼芝聽完后,直接擺出一副這墳墓必須要守,不想守你可以走的態度。讓焦立江頓時有些不知所措,好在佘幼芝與她堂兄解釋下,焦立江才理解這里對于佘家人有多麼的重要。

認識到自己錯誤的焦立江也開始佩服佘家的忠義,此后對守墓再無怨言,哪怕在那個混亂的年代都未曾退縮。

不過人力終究無法回天,經過數次運動后,佘家老宅還是被外人所破壞,家中財物多有損失,祖輩積攢的文獻也被收走。

不過佘幼芝并未氣餒,反而通過不斷地奔走,在1984年讓墓園通過了國家的審核被定位給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并重新修繕了袁崇煥墓。

在袁崇煥墓祠修繕一新重新對外開放后,佘幼芝剪掉了已經積蓄了幾十年的發辮,當年在袁崇煥墓被損壞時就發誓,只要墳墓一天未修復,她就一天不剪頭,今日也算是得償所愿。

不過由于佘家老宅變成了文物單位,而為了保護文物著想,其中是不能有明火的,所以佘幼芝帶著一家搬到了不遠處的金魚池小區,每日步行到袁崇煥墓進行清掃的工作。

做出此等壯舉的佘家,其家境并不清貧的如兩袖清風一般,由于在自己家里照看墓葬所以是沒有工資的,家中除了一台14寸老彩電外,在無其他的電器。

不過佘幼芝對此倒是甘之如飴,每日就喜歡帶著工具去清掃義園。北京市文物局見到佘幼芝年事已高,便提出要雇人一同照看義園,減輕佘幼芝的守墓負擔。

佘幼芝卻笑著拒絕并說:「雇人掃墓要花錢,太破費了,我這把老骨頭還干得動。」

沒辦法,家里人都知道佘幼芝性格執拗不愿意給人添麻煩,過往就教導家人要念的國家的好,記得國家的不容易。

在女兒焦穎的口中佘幼芝,每天不是去打掃陵園,就是與家中的來客商量修繕袁崇煥墓葬的事宜。

所以身為長女的她很早就要既當姐又當媽,除了上學就是在家里幫忙操持家務。

可惜在2003年佘幼芝的兒子在二十八歲的放緩因交通事故去世,佘家守墓人只好交于長女焦穎手中,也算了卻了佘幼芝的一番心愿。因為這已經不是佘幼芝的個人意愿,而是一份傳承了300余年的忠義信仰。

2020年,8月12日盛夏時節的一片蟬鳴聲中,守護袁崇煥墓數十年的佘幼芝老人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1歲。身為袁崇煥出生地所在的廣東東莞市石碣鎮政府一同發表唁電,緬懷佘幼芝老人。

結語

如今墓中「金頭」的謠言已經被證實不過是民間的傳說罷了,至于袁崇煥真身在何處?恐怕三百多年風風雨雨早就將其存在所抹消。

如今的袁崇煥墓寄托的不再是僅僅展現所謂古代名人事跡,而是更為深刻更切實地展示中華民族過往歷史中表現出來的傳統美德。

經常這樣對你的人,其實就是看不起你,不要深交了
2023/08/09
「男人無能,一看便知」,沒出息的男人離不開這三句話
2023/08/09
平平無奇的小個子女生,當模仿博主穿搭提升衣品后,整個人都變了!
2023/08/09
60歲女性著裝小貼士:裙子要過膝,褲子要寬,顯得苗條又優雅
2023/08/09
老照片:老外眼中的1908年成都,百年前的成都更漂亮!
2023/08/09
狗狗忠不忠心,摸它這幾樣東西,就清楚了
2023/08/09
這7種狗沒有「攻擊性」,不用怕被咬,很適合家養
2023/08/09
研究發現:夫妻雙方在這個年齡段,生出的孩子智商更高,你知道嗎
2023/08/09
父母再累再忙,也不要讓這3種老人幫忙帶孩子,容易把娃養「廢」
2023/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