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最佳推荐
三國解密
影视片段
情节八卦
洞鑑歷史
最新预告
全部
    
諸葛亮在病逝前曾點燃49盞燈,表面為續命,實則暗含兩大毒計
2022/12/20

魯迅先生曾評價過《三國演義》里的諸葛亮是「多智而近妖」的人物,詩人杜甫描述諸葛亮的成就為「功蓋分三國,名成八陣圖」。

作為一個流傳千古的人物,在整個歷史潮流中,諸葛亮的智慧常處于頂尖地位。

縱觀整部《三國演義》,諸葛亮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令人難以琢磨的計謀,心懷神鬼莫測之機。

諸葛亮為了劉備的三分大業鞠躬盡瘁,4而后已,哪怕是在臨終以前,還心心念念地想盡辦法,以繼續輔佐劉備的后代完成北伐大業。

在病逝以前,諸葛亮曾點燃49盞燈,表面上來看是諸葛亮掌握了逆天改命之法,想要用此陣法來為自己續命,實際上,這種做法卻暗含一箭雙雕的兩大毒計。

諸葛亮

諸葛亮出生于公元181年,在他很小的時候,父母就相繼去世了,諸葛亮的兄弟姐妹后來都跟著叔父諸葛玄一同生活。

公元197年,叔父諸葛玄也隨之離世。

在當時那樣一個戰亂的年代里,諸葛家本身并不強大,再加上一家子都是一些老弱婦孺,又沒有什麼靠山,因此諸葛亮早年時期,一直都過得非常辛苦。

好在諸葛玄跟劉表的關系還是挺不錯的,這也讓諸葛亮得以在南陽暫時有個安身之所。

諸葛亮年輕時隱居隆中,書中諸葛亮對自己描述是「自比于管仲、樂毅」,人稱「臥龍」。

管仲、樂毅是何許人也?

一個是齊國的丞相,圣人之師,九合諸侯,素有「華夏第一相」之美譽。

一個是燕國的將軍,在齊國作戰五年,攻下了齊國七十二城。

這兩人都是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戰略家、軍事家, 諸葛亮自比于二人便足以說明,他有一顆一匡天下、大展宏圖的心,而并非本意便想著歸隱。

再者,諸葛亮當時雖然隱居隆中,但其實他的信息來源卻并不閉塞,他的同學、朋友,甚至是他的岳父黃承彥與其亦是常有走動。

如此一來,諸葛亮所在的地方,其實也是一個小型的信息交換點,無形之中,這里也成了諸葛亮與外界信息的溝通樞紐。

長久以往,全國的梟雄人物,甚至是山川地理,諸葛亮心中都有了一份藍圖。

諸葛亮在文中第一次出場是在書中第三十七回:《司馬徽再薦名士 劉玄德三顧茅廬》。

當劉備向諸葛亮詢問安定天下之策時,諸葛亮就拿出了珍藏已久的地圖,給劉備分析起了當今天下的局勢。

諸葛亮未出隆中,便知三分天下,敘說心中的定國安邦大計。

由此可見,諸葛亮謀劃天下,并非一時興起。

諸葛亮腹有經綸濟世之才卻隱居不出,其實是在等一個可以值得他真心輔佐的明主。

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看到了其真心誠意,最終還是等到了劉備,后來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也成為了忠心耿耿、曠古絕今的千古名相。

兵家常言,「兵不在多,在人之調度也」,而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簡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

自從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之后,便屢施奇謀,多次以少勝多,大獲全勝,就連劉備也評價擁有諸葛亮是「猶魚之有水也。」

在諸葛亮的輔助下,劉備得以建立蜀國,這也直接影響了天下三分的局勢。

劉備在遇到諸葛亮之前,雖然也割據城池,但他的統治卻并不穩固,還時不時地打敗仗。

總的來說,劉備雖然有一個「仁君」的好名聲,但其當基業不穩,究其根本,還是在于劉備缺少一個正確的戰略方針。

而在劉備三顧茅廬拜訪諸葛亮以后,諸葛亮在《隆中對》中便直接為劉備指出了「取荊州、奪西川,聯合東吳抗曹魏」的作戰策略,這才使得劉備在之后的戰爭中成為三分天下當中的一方霸主。

當時曹操準備揮師南下,主要想對付兩個敵人,一個是孫權,另一個便是劉備。

雖然當時劉備只占據了新野這一個小縣城,但曹操深知,劉備有了諸葛亮輔佐,以后必定會成為自己的心腹大患,于是才命夏侯惇率領十萬大軍,前去進攻新野。

諸葛亮輔佐劉備打的第一仗,便直接對上了當時勢力最為強大的曹操。

當時諸葛亮早就想到了曹操會進攻荊州,因此早早地在心中便開始了一番籌謀,真等到夏侯惇率兵來犯時,諸葛亮便在博望坡設好了埋伏,放起大火,最后直接將曹操的十萬大軍都燒了個灰頭土臉,大敗而歸。

哪怕是在后來曹操親自帶兵出兵新野時,也幾乎沒從諸葛亮身上討到半分便宜。

在《三國演義》中,劉備在新野這個地方駐扎了整整八年的時間,而這八年中的所獲所得,更是劉備在過去十幾年中努力奮斗才得到的。

在此之前,劉備走南闖北,曾先后跟隨過許多梟雄,最后還是被荊州牧劉表當成棄子扔在這里,才汲汲營營地終于讓新野煥然一新,全城繁榮。

當時曹操率著50萬大軍攻打新野,劉備寡不敵眾,諸葛亮便一邊布置人馬撤離樊城,一邊命人在新野城內布置了許多易燃物品,同時還在四個城門的位置都做好了埋伏。

曹操如約而至,見城中無人,便進城扎營,卻不料諸葛亮令人火燒新野,曹操的人馬先是被關羽的水軍逼到了東門,緊接著在博陵渡口又遭到了張飛的埋伏,軍士損傷無數,紛紛逃奔出城。

這是諸葛亮出山后立下的第一功,這不但是一場軍事戰役,還是一場心理戰。

諸葛亮利用了曹操急于獲勝的心理,誘敵入城,最后使劉備得以大獲全勝。

這一仗直接奠定了諸葛亮在劉備軍中的地位,同時也打擊了曹操的囂張氣焰。

劉備從織席販履,到后來走向仕途,諸葛亮從沒參與過劉備的前半生跨越,卻幾乎貫穿了劉備后半生的整個政治生涯,哪怕是在自己的臨終之時,也念念不忘操心蜀國的北伐大業,甚至還想使用陣法來逆天改命。

諸葛亮在病逝前曾點燃49盞燈

劉備于公元221年稱帝,卻在傾全國之力出兵伐吳之時遭到了慘敗,幾乎讓蜀國的優秀將領損失殆盡。

劉備雖有赫赫威名,但當后來病逝于白帝城后,蜀國各地也開始蠢蠢欲動,諸葛亮也在此時面臨著極大的挑戰——內部叛亂四起,外部虎視眈眈。

諸葛亮在最后一次北伐的時候,便通過星象推算出了自己命不久矣的事情,于是便點燃了49盞燈,妄圖通過「北斗七星陣」來為自己續命。

大業未竟,諸葛亮自然不愿就此撒手人寰,唯有自己活著,才能安撫人心,震懾敵軍。

在這樣的情況下,諸葛亮便開誠布公地告訴眾人,自己要點燃49盞燈來為自己續命。

這種做法,一方面是為了穩住軍心,讓蜀國上下團結一致,振奮士氣。

另一方面,只有諸葛亮還坐鎮軍中,外部的各方勢力才不敢對蜀國輕舉妄動。

換句話來說,諸葛亮是用拖延自己的死亡來換取蜀國的太平。

諸葛亮在病逝前曾點燃49盞燈,這種做法表面上來看是為了續命,實則暗含了諸葛亮的兩大毒計。

諸葛亮的本意是想讓蜀軍撤退,同時還想找出軍中是否存在叛徒。

而當時蜀軍撤退的最大阻力,便是曹操陣營中的司馬懿,此人亦是諸葛亮北伐路上最大的絆腳石。

諸葛亮在內政方面是為人所稱道的,然而在堅韌忍耐方面,司馬懿無人可出其右。

上方谷一戰之后,司馬懿再也沒有與諸葛亮交手過,只一味堅守不出。

哪怕諸葛亮用女人的衣服羞辱他,司馬懿仍是不為所動,這種忍耐實非常人所有,而后再一直數十年如一日地堅病不出。

司馬懿屢戰屢敗,但最終卻從時間上真正拖垮了諸葛亮。

從另一個角度來講,既然諸葛亮已經通過「觀天象」的方法算出了自己壽命將盡的事情,那麼司馬懿同樣也能算出來。

司馬懿無疑是害怕諸葛亮的,但如若他得知諸葛亮病逝的消息,那麼就一定會大舉進攻蜀軍,而蜀軍也必敗無疑。

諸葛亮「作法續命」的目的,其實就是為了迷惑司馬懿,真真假假,讓司馬懿搞不清楚其中的虛實。

畢竟在司馬懿看來,諸葛亮未必沒有那種能為自己續命的本事,再加上自己三番兩次地敗于諸葛亮手上,這也使得他如驚弓之鳥,不敢輕舉妄動,蜀軍也因此爭取到了不少撤離的時間。

不得不說,諸葛亮這顆「煙霧彈」確實投放得非常成功。

司馬懿在后來得知了諸葛亮去世的消息,但由于先前「借命」一事,司馬懿仍舊不敢輕易出兵,只擔心諸葛亮是不是又在以某種奇門之術故意誘他出戰。

哪怕是司馬懿確認了蜀軍撤退的消息,帶兵追擊到半路時,又被諸葛亮的假人給嚇了回來。

而關于諸葛亮去世的原因,《三國演義》中提到,諸葛亮在五丈原續命時,正是由于魏延的闖入使主燈熄滅,諸葛亮才最終命喪黃泉。

這樣看來,魏延實在是個千古罪人。

但另一方面,諸葛亮也確認了魏延對蜀軍有不臣之心。

相傳七星燈續命之法起源于商周時期,這是一種向天借壽的巫術。

據書中記載,諸葛亮看到主星幽暗,客星倍明,便決定使用「禳星之術」來借壽續命。

諸葛亮借了四十九位兵士,每人身穿皂袍,手執皂旗,按照「北斗七星」的布局點燃了四十九盞燈,在北極星的位置中便是諸葛亮的本命燈。

如果這盞主燈能夠在七天的時間里堅持不滅,那諸葛亮就可以再延壽一紀,也就是12年。

如果主燈熄滅,那便意味著借壽失敗。

擺好「北斗七星陣」以后,一連六天,諸葛亮都過得非常順利,眼看成功在即,卻還是在第六天夜里出現了意外情況。

當時諸葛亮已經病重了,魏延為了報告軍情,沒有經過通報就直接闖進了諸葛亮的大營,最后還將諸葛亮的一盞主燈都給撲滅了。

諸葛亮的七星續命計劃就此最終宣告失敗,此時此刻,諸葛亮的心中也滿是無奈,只得默認了自己大限將至的事實。

諸葛亮并沒有責怪魏延,只是將這場意外認為是「天命」,而后就讓魏延離開了大營。

魏延之前三番兩次都不同意諸葛亮的用兵之計,也常常在私下抱怨過自己「英雄無用武之地」。

按理來說,關于司馬懿夜間偷襲的事情,諸葛亮事前早已有過交代,再者,魏延也肯定知道敵人為何而來、如何御敵,但他卻偏偏闖入了諸葛亮的法壇。

至于諸葛亮不殺魏延的原因,一是覺得時機未到,二是諸葛亮早已經留下后手,只要魏延膽敢造反,那便必死無疑,因此并不急于一時。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對魏延的第一印象就不太好,即便是在魏延幫助劉備斬殺韓玄、奪下長沙之后,諸葛亮因魏延腦生反骨的原因,想要將魏延斬首。

諸葛亮這麼做的原因,就是為了讓魏延有所敬畏,同時也是在告誡魏延,不要輕舉妄動。

從魏延能射掉曹操兩顆門牙這件事來看,魏延的本事其實十分了得。

劉禪時代,隨著五虎大將相繼陣亡,魏延無疑是蜀漢中的「第一武將」,他的戰斗實力哪怕是在當時的三國來說也是一個頂尖高手,也足以成為諸葛亮身邊最為得力的助手。

兩人配合出戰時也算是相得益彰,但從根本上來說,魏延心里對諸葛亮肯定是多多少少有些不滿和記恨的,只不過一直沒有明顯地表露出來而已。

魏延的所作所為是否真的是無心之失,書中并沒有明言,但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諸葛亮預料到自己走后魏延會造反,因此在五丈原瀕4之際,就提前布置好了魏延的滅亡之路。

天命難違,諸葛亮當下最重要的事情并不是除掉魏延,而是安排好自己的后事以及蜀軍的去向。

而魏延事后的所作所為也確實如諸葛亮所料的那般,諸葛亮剛剛去世還沒多久,魏延就和楊儀等人鬧翻了,不光不服從上級的調度,甚至還意圖奪取軍中大權。

這時他們便遵照諸葛亮的囑托,成功將魏延斬殺,為蜀軍掃除了一大威脅。

諸葛亮一生用兵如神,且他極其擅長火攻之策,一生中一共用過五次火攻之計。

特別是在最后一次火燒藤甲兵時,諸葛亮親眼看到了藤甲兵倒在盤蛇谷中的慘狀,而后垂淚嘆曰:「吾雖有功于社稷,必損壽矣!」

當初諸葛亮南征的本意,并不是要將南中的反抗勢力斬草除根,而是為了將這些勢力收入囊中,好成為自己北伐的一股力量。

諸葛亮之所以七擒七縱孟獲,其實就是為了利用孟獲去拉攏反抗勢力。

只不過令諸葛亮沒想到的是,藤甲兵的實力實在是太厲害了,諸葛亮根本就打不過,無奈之下,只得采取了火攻的政策,最后直接使得藤甲兵亡國滅種了。

按理來說,藤甲兵也是屬于蜀漢的子民,諸葛亮原本是可以將其用于北伐之戰,結果卻將自己的子民屠戮殆盡。

諸葛亮親眼見到藤甲兵的下場太過凄慘,這也怪不得他會說出「必損壽矣」這樣的話語。

由此看來,《三國演義》當中,其實早已為諸葛亮的逝去埋下了伏筆。

公元234年8月,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

諸葛亮一生算無遺策,關于自己身4之后的事情,他也依舊布置得十分妥當。

除了讓蜀軍將領關注魏延的動向以外,還交代屬下,自己死后一定要葬在定軍山。

但關于葬在定軍山的某個地方,諸葛亮卻沒有明確的交代,只是吩咐四個士兵抬著自己的棺材一直朝南邊的方向去走,走到棺材的繩子斷了,自己就安葬在哪里。

后來因為這個棺材實在是太重了,這四個士兵又想著偷懶,而是便隨便找了個地方,將諸葛亮的棺材卸了下來,這個地方便成了諸葛亮的長眠之處。

但諸葛亮的棺材到底被葬在了哪里,后世卻不得而知,至今仍是歷史謎團。

在諸葛亮去世之后,蜀國又一直堅持了三十多年才最終滅亡。

姜維繼續扛起了北伐事業的大旗,諸葛亮臨終前安排的蔣琬、費祎這兩個人繼續輔佐劉禪,這兩人延續諸葛亮的政策,一方面保證了蜀國政權的順利過渡,另一方面在諸葛亮去世很長的一段時間里,蜀國休養生息,整體實力也不斷增強。

直到后期,劉禪徹底上位,但卻因寵幸宦官黃皓,導致蜀國內政開始出現混亂,諸葛亮的政策也在此時遇到種種阻撓,國內情況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這也直接導致姜維九伐中原都無功而返。

北伐戰爭致使國家耗費巨大,民怨沸騰,蜀國也因此陷入了經濟和軍事的兩重困局。

再加上劉禪在政治方面毫無建樹,當魏軍兵臨城下之時,劉禪手足無措,最后選擇投靠曹魏,從此蜀國就滅亡了。

參考資料:

《三國演義》

這3種象征「富裕」的綠植值得擁有!好活又養眼,價格不算高
2023/08/14
爺爺奶奶是不是真疼孩子,這些事情暴露無遺,虛情假意一眼看穿
2023/08/14
養狗10年,現在才知道狗狗這些動作,背后的意思
2023/08/14
5種驅蚊植物,家里養幾盆,蚊子躲得遠遠的
2023/08/14
這個夏天,客廳中一定要養的6種綠植
2023/08/14
家庭養花常見8大誤區
2023/08/14
5種自帶「涼感」的植物,這個夏天有救了!
2023/08/14
人到晚年,不要對子女做這3件事,容易吃苦頭
2023/08/14
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不是沒錢,而是把這6個隱私告訴別人
2023/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