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太史慈
東吳戰績里,單挑能力的天花板,莫過于孫策,而太史慈則是能跟孫策不分伯仲的悍將。
北海之戰,太史慈不畏身4,孤身一人沖入黃巾軍之中,「左右沖突,如入無人之境」。
他突圍向劉備求救的時候,管亥親自帶著數百人攔截,只見太史慈一箭一個,箭無虛發。
神亭嶺之戰,太史慈鏖戰孫策,跟孫策大戰一百回合,不分勝敗。
合肥之戰,太史慈和張遼鏖戰七八十回合,兩人不分勝負。
太史慈其實也沒那麼厲害,一個張遼就封住了他的上限。
9、凌統
凌統,東吳十二虎臣之一,名將之后。
赤壁之戰,周瑜點兵派將,在陸路上派出四支人馬:太史慈、甘寧、凌統、呂蒙四將各率一隊,截擊曹軍。
陸地作戰,要求領兵之將必須武藝高強,刀馬嫻熟。
而作為東吳的年輕一輩,凌統能夠儕身于四路人馬,他的武藝自然也得到了周瑜的認可。
凌統多次跟曹魏戰將交手,他單挑張遼50回合不分勝敗,單挑樂進五十回合不分勝敗。
從單挑張遼的表現來看,凌統的戰斗力,不輸太史慈。
8、甘寧
甘寧甘興霸,東吳十二虎臣之一,武藝高強,性格就像《水滸傳》里的武松,血性十足。
甘寧是巴郡臨江人,年輕時在家鄉聚集一幫游俠少年,四處行走,人稱「錦帆賊」。
他先后依附劉表、黃祖,后投入孫權麾下。
史書記載甘寧「少有氣力,好游俠」、「粗猛好沙」,可見他是個勇猛的狠人。
孫權在逍遙津之戰被張遼嚇破了膽,一心想找回面子。
于是孫權讓甘寧在跟曹操的交戰時夜襲曹營,也嚇一嚇曹操。
甘寧沒有辜負孫權,率領一百鐵騎,深夜沖進曹軍大營,斬敵數百,這就是「百騎劫曹營」。
7、周泰
很早的時候周泰就跟隨孫策南征北戰,立下汗馬功勞,是東吳的元老之一。
孫權喜愛周泰的勇猛,就把周泰要到了自己的身邊。
孫權在剿滅山賊時不慎陷入險境,周泰為了保護孫權奮力奮戰,受傷十幾處。
濡須口之戰,孫權被曹軍團團圍困。
張遼,龐德,樂進,李典等大將都在場,連「虎侯」許褚都被曹操派出,將孫權軍沖為兩段。
周泰此戰不但救了孫權,還翻身沖入重圍,將徐盛救了出來。
此戰過后,孫權為了表彰周泰的天功,賜予其青羅傘蓋。
并且在眾將面前讓周泰脫下戰袍,露出周身疤痕,然后逐一將每條疤痕的來歷講給大家,令眾將無不欽服!
6、黃蓋
黃蓋,東吳的老將,戰功卓著。
黃蓋善于訓練士卒,他的部下十分善戰,都是東吳的精銳。
黃蓋是赤壁之戰的功臣,詐降曹操,騙過了這位奸詐無比的亂世梟雄。
黃蓋的智謀、演技都不錯,他的單挑戰力稍微弱一些。
但作為一個主將,不能只看他的單挑戰力,主要得看他的腦子。
5、韓當
韓當,東吳十二虎臣之一,歷孫堅、孫策、孫權三主,是東吳的元老之一,拜為昭武將軍。
赤壁之戰后,韓當跟隨呂蒙大戰曹仁,奇襲南郡立下大功。
夷陵之戰,韓當跟隨陸遜擊敗劉備,因戰功被封為都亭侯。
孫堅時代,韓當與程普、黃蓋并肩作戰,立下了赫赫功勞。
在征討劉表期間,韓當出陣搦戰,與黃祖的部將張虎單挑,三十合之后,對方力怯,韓當大喝一聲,將對方削掉半個腦袋!
此后,韓當勸孫堅班師,但孫堅不聽,丟了性命。
4、程普
程普,東吳的元老之一,他跟隨孫堅戰董卓,斬華雄,破呂布,驍勇善戰。
後來程普又忠心耿耿的輔佐孫策、孫權,在東吳武將里年歲最長,地位也高。
赤壁之戰時,程普和周瑜分別擔任東吳的左右都督,大敗曹操。
孫堅戰死后,程普保著孫策突圍;在平劉繇期間,程普又與太史慈單挑,三十余合不分伯仲。
程普不僅勇猛,且較有智謀,屢次為孫堅提出策略。
3、呂蒙
呂蒙,一般來說他不受后人待見,因為呂蒙「白衣渡江」,偷襲荊州,還追沙關羽,打贏了千古武圣。
呂蒙出身貧寒,識字不多,但周瑜覺得他是個可造之材。
呂蒙經過周瑜的指點提拔后,苦讀兵書,終成一代名將。
關羽在襄樊之戰中,前線打得威風八面,但呂蒙偷襲了他的后方荊州,讓關羽腹背受敵。
呂蒙奪下荊州還不算完,他又率軍追擊走投無路的關羽,直接導致了關羽的戰4。
2、陸遜
東吳大都督陸遜,絕對稱得上是三國時期的一代名將,也是繼周瑜之后最厲害的東吳武將。
關羽走后,劉備傷心欲絕,盡起傾國之兵討伐東吳。
東吳士卒不善步戰,開始時節節敗退。
但陸遜頑強防守,抓住機會火燒連營七百里,一舉消滅蜀軍主力。
夷陵之戰讓蜀漢元氣大傷,諸葛亮辛苦攢
下的兵馬錢糧讓劉備全都敗光了。
劉備知道自己的大敗讓蜀漢陷入危險境地,他氣得連吐鮮血,病逝白帝城。
1、周瑜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大都督周瑜,堪稱是「萬人之英」,幾乎是一個完美無缺的人物。
他出身名門,年紀輕輕就文武雙全,滿腹韜略。
赤壁之戰,周瑜擊敗了不可一世的曹操,他改變了三國歷史的走向。
曹操大軍壓境,如果沒有周瑜,東吳不是投降,就是被曹操掃了。
結果周瑜改變了歷史走向,痛打曹操,擊敗曹魏大軍,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