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最佳推荐
三國解密
影视片段
情节八卦
洞鑑歷史
最新预告
全部
    
1973年,漢中發現兩匹三國時期石馬:魏延的冤屈原來早已被洗清
2022/11/17

1973年的一天,陜西省漢中市的兩個農民正在田間忙碌著。

突然,一個村民的鋤頭像是被什麼東西突然卡住了,無論他怎麼使勁,腳下的土塊就是挖不動。

偏偏這兩個農民又不信邪,找來了其他的工具一一嘗試。

經過長時間的挖掘,他們發現自家的田土下面居然埋著兩座奇怪的「石馬」。

兩位村民見到石馬,瞬間朝后一倒,接著一股寒意席卷了他們的全身,趕忙跑回村子里向其他人報信。

關鍵時候,還是村干部有辦法,大家一起找來了縣里文物部門的同志進行勘察。

經過專家的初步判斷:這兩尊石馬很有可能是三國時期鑄造而成的,而且很有可能是古代某位大人物的「鎮墓獸」。

村民們聽到了這個判斷,更覺得無比驚奇,他們世世代代居住在這里,從來沒有聽說過此地埋葬著什麼著名的人物。

但文物專家認為還是應該「保守處理」此地的事務。

于是,在專家的建議下,村民們將現場保護了起來,等待著進一步地考察研究。

最終,專家們得出了一個令所有人都驚掉下巴的結論:這片地下確實有著一個三國時期的墓葬,而墓葬的主人正是三國時期的蜀漢大將魏延。

并且經過研究,專家們還發現,相較于傳統史書,真正的魏延很有可能被大家給冤枉了!

那麼,真實的魏延是怎樣的?魏延之4和墓中的文物又有著什麼樣的聯系?

(魏延墓中出土的「石馬」)

魏延究竟是怎樣的人

從《三國志.魏延傳》中人們可以粗略地窺見魏延的一生。

起初魏延只是荊州地區的一個有志青年,他自己招募了一批人馬跟著劉備進入西蜀打下基業。

與后來對諸葛亮心悅誠服的王平、姜維等人不同。

魏延是劉備身邊一個不折不扣的「忠誠衛士」,做事情也通常會以劉備的意志為準。

劉備入蜀以后迅速控制了漢中這個戰略重鎮。

漢中幾乎把守著四川盆地進入關中平原的唯一通道。在歷朝歷代都是兵家必爭之地。

人們都認為劉備一定會將守衛漢中的任務交給他的得力干將張飛來執行。

連張飛自己也是這麼認為的,為此他早就做好了前去漢中住屯的準備。

但最后劉備卻將「漢中太守」的官位授予了魏延。

對于劉備的這一決定,蜀漢集團從上到下幾乎都感到萬分吃驚。

只有魏延做出了一副躊躇滿志的樣子,他排著胸脯向劉備保證自己一定拼盡全力鎮守漢中,如果曹操親自統兵前來,一定將其消滅在漢中城下!

劉備聽了以后直夸魏延是難得的人才,其他的將領紛紛面面相覷,對這樣的結果他們顯然還是不能接受。

一段時間以后,魏延果然在漢中做出了令所有人都信服的成績。

劉備稱帝以后,正式將魏延冊封為「鎮北將軍」,負責對曹魏和北方勢力的戰斗。

魏延的權勢也在這個時候幾乎達到了一個「小[高·潮]」。

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各種史料當中對于「魏延居功自傲、囂張跋扈」的記載就變得越來越多了。

人們結合魏延當時所受到的封賞和重用也算是默認了這樣的說法。

再加上后世《三國演義》當中那段添油加醋的描寫,魏延「桀驁不馴」的形象就徹底定格在了人們的腦子里。

(描繪魏延作戰場景的繪畫)

但考古專家們認為,魏延可能確實有「冤屈」。

畢竟,從他早年「追隨劉備,共同創業」的經歷來看,他對于「匡扶漢室」的理想還是非常熱衷的。

而且,劉備在稱帝以后一直對魏延都非常不錯,諸葛亮在北伐和南征的途中都對魏延十分器重。

雖然兩人有過軍事策略上的爭執,但魏延也完全沒有必要去造反啊!

至于《三國演義》當中,「魏延希望奪取西川自立為帝」的說法,更多的也只是羅貫中的藝術創作,缺乏史實依據和資料來源。

當人們把《三國志》中的幾個章節合并起來看到時候,大家立刻就發現了「傳說」的異樣之處。

「魏延之叛」的真相

大家圍著墓地周圍又進行了一番更為仔細的搜索,但結果還是令人失望的。

無論大家怎麼找,現場都沒有一絲一毫關于魏延的痕跡。

于是,專家們大膽地推測:這個魏延的墓地并非是魏延當年的葬身之地,甚至連衣冠冢都不是。

為了進一步探明真相,大家只能夠繼續埋頭在史書中尋找答案。

另外,出于「保護文物」的現實考量,漢中市文物部門專門派人到現場運走了那兩匹石馬。

魏延墓

今天,人們依舊可以在漢中市的博物館里看到那匹完好無損的石馬。

在處理好了文物保護事宜之后,當地的考古隊員們立刻又投入到了文獻研究的工作當中。

有人發現,在《三國志.魏延傳》的最后,身為「蜀將后裔」的陳壽居然給了魏延這樣的一個評價:

「平日諸將素不同,冀時論必當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當時諸葛亮走后,蜀漢軍中的人紛紛討論起了「諸葛亮接班人」的問題。

大家都以為這個接班人非魏延莫屬,就連魏延本人也是這麼認為的,在這樣的情況下魏延不會生出「想要背叛蜀漢政權」的心思。

(史書《三國志》的書影)

其實,以魏延的個人經歷和軍功來看,當時的人們認為他會「接班」,實在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論資歷,魏延早在荊州創業時期就帶著手下的人馬投奔了當時本就弱小的劉備。

論起軍功,魏延在后來的「入蜀作戰」和「漢中戰役」中的表現也頗為可嘆。

在北伐期間,他還與諸葛亮坐在一起討論軍事策略,獨領一軍成為大將。

怎麼看,魏延都像是最適合接班的那個人。

但是,現實當中的魏延不光被楊儀等人除掉,甚至還落得了個「夷滅三族」的下場,這樣的結局不可謂不奇怪。

而且,楊儀本人似乎也不像是小說和民間故事里描述的那麼正直。

在史書記載中,楊儀因為屢次出言不遜得罪了皇帝和蜀漢的官僚集團,被流放到了漢嘉郡。

被流放之后,楊儀依舊不思悔改,屢次上書言事都因為言辭過于激烈被斥責和批評了。

最后,楊儀被人發現在監獄中自我了結,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對比諸葛亮選用的各個人才,無論是姜維還是蔣琬都能做到兢兢業業、恪盡職守。

很難想象諸葛亮會在臨終之際,把全軍的性命交給一個渾身上下充滿「戾氣」的文人。

因此,大家開始懷疑,是楊儀在奪取了兵權以后,又借故除掉了魏延。

為了證明這個觀點,大家幾乎拿出了全部的精力放在史料上,生怕錯過一點點細節。

為了使得材料更為全面,大家將搜尋資料的范圍由陳壽所著的《三國志》擴大到了同時期的其他著作。

終于,在與《三國志》同時期的《魏略》里,眾人發現了這樣的一處記載:

「諸葛亮病,謂延等云:我之走后,但謹自守,慎勿復來也。令延攝行己事,密持喪去。」

這段記載的意思是,諸葛亮生病以后對魏延等人做了交代,要求魏延謹慎持重,并要求眾人秘不發喪。

其中「命延攝行己事」,被大家認為諸葛亮把兵權交給魏延的直接證據。

當時姜維在軍中資歷尚淺,不能夠統帥全軍,力壓諸將。

楊儀除了負責處理一些軍政內務,也沒有表現出什麼軍事才能。

所以,作為一個統兵多年的軍事家,諸葛亮將「兵權」交給魏延似乎也是一種合情合理的選擇。

可是,如果諸葛亮選擇將兵權交給魏延,那最后魏延又為什麼會失敗呢?

難道說楊儀等人,在諸葛亮去世之前就已經想好了辦法置魏延于4地嗎?

四 魏延之4,余波未平

關于魏延之4,至今史學界依舊存在著不少的爭論。

甚至還有人覺得魏延之4完全是他咎由自取的結果,怨不得別人。

但根據現有的資料來推斷,我們也只能夠得出「魏延在諸葛亮走后拒絕服從楊儀」這樣的結論。

魏延作為蜀漢政權在中后期的一員大將,他對蜀漢政權的忠誠是毋庸置疑的,相信當時的很多人也能夠看清楚這一點。

但楊儀卻將魏延除掉了,將他的家人也一并處決,再聯想到楊儀返回成都后受到的各種待遇和處理,我們很難說楊儀在諸葛亮走后除掉魏延是完全合情合理的。

畢竟,在《三國志》的原文中有過這樣的記載:「秋,亮病困,密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祎、護軍姜維等作身歿之后退軍節度,令延斷后,姜維次之。若延或不從命,軍便自發。」

也就是說,諸葛亮的本意并不是要除掉魏延。他給楊儀等人下的命令只是「班師回朝」。

很顯然,諸葛亮也料到了自己走后魏延會不聽從軍令的問題。

但諸葛亮告訴楊儀不用去管魏延,大軍以此撤退即可。

既然諸葛亮給楊儀下達的命令并不是「除掉魏延」,反觀魏延最后的下場,我們不得不對楊儀產生懷疑。

不過,一切沒有證據的推論在歷史研究當中都是毫無意義的。

雖然大家對楊儀有著各種各樣的懷疑,但始終沒有人能夠拿出確鑿的證據證明楊儀暗害的魏延。

時至今日,史學界關于「魏延和楊儀誰才是諸葛亮接班人」的問題依舊爭論不休。

或許這樣的爭論還會持續下去,又或許它會因為某一項新的證據戛然而止。

整理完了手頭的資料,考古專家們長舒了一口氣。

沒想到魏延是被冤枉的,這麼多年以來,隨著各種戲曲、小說、民間故事的傳播,魏延已經被定格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反賊」。

但歷史的真相往往會讓人們大跌眼鏡,甚至顛覆人們以往的認知。

這3種象征「富裕」的綠植值得擁有!好活又養眼,價格不算高
2023/08/14
爺爺奶奶是不是真疼孩子,這些事情暴露無遺,虛情假意一眼看穿
2023/08/14
養狗10年,現在才知道狗狗這些動作,背后的意思
2023/08/14
5種驅蚊植物,家里養幾盆,蚊子躲得遠遠的
2023/08/14
這個夏天,客廳中一定要養的6種綠植
2023/08/14
家庭養花常見8大誤區
2023/08/14
5種自帶「涼感」的植物,這個夏天有救了!
2023/08/14
人到晚年,不要對子女做這3件事,容易吃苦頭
2023/08/14
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不是沒錢,而是把這6個隱私告訴別人
2023/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