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琉球是屬于日本還是屬于中國?從《明史》中得出的結論,會讓一些人難以接受
2023/07/24

清福建巡撫、總督銜會辦海防、節制沿海水師兼理各國事務大臣丁日昌的臨終遺折中有這樣一句話: 「方今時局多艱,西北南皆與英法俄接壤,東又有日本狡然思逞,伺隙而動。我弱一分則敵強一分,我退一步則敵進一步,安危福禍之機,固有稍縱即逝者,自我之屬國琉球已矣!」

丁日昌生于1823年卒于1882年,在他生活的年代,琉球曾是清朝屬國,而琉球與中原的關系,我們可以上溯到自古以來: 「大業三年,煬帝令羽騎尉朱寬入海求訪異俗,何蠻言之,遂與蠻俱往,因到流求國。」

《隋書·卷八十一·列傳第四十六》中的流求,就是今天的琉球,當時排在高麗、百濟、新羅、靺鞨之后,倭國之前,在「東夷」中位列第五。

高麗、百濟和新羅後來合二為一、一分為二,黑水靺鞨變成了女真,至于倭國變成了啥,不說大家也知道。

咱們今天的話題,是少說高麗新羅,多聊琉球,順便也談一談倭國是怎麼冒充琉球人來中原朝貢的。

隋朝延續時間較短,對琉球影響似乎不大,但是群島三國已經基本漢化,用漢字、取漢名,到了明朝,隨著航海技術的進步,大海已經不能阻隔琉球與大陸的聯系:「 洪武(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年號) 初,其國有三王,曰中山,曰山南,曰山北,皆以尚為姓,而中山最強。五年正月命行人楊載以即位建元詔告其國,其中山王察度遣弟泰期等隨載入朝,貢方物。(下文黑體字均出自《明史》)」

琉球正式朝貢,朱元璋十分高興,欽賜《大統歷》,琉球也就有了真正的歷法,又賞賜了很多「文綺」、「紗羅」讓他們制作官服。

在諸多東方海島中,琉球和日本對中原王朝的態度截然不同,明朝對這兩個應該按規矩朝貢的國家的態度也不一樣,看起來明朝皇帝更愿意跟琉球說話,而日本國王似乎也比較聽琉球國王的話: 「宣德七年正月,帝念四方蕃國皆來朝,獨日本久不貢,命中官柴山往琉球,令其王轉諭日本,賜之敕。明年夏,王源義教遣使來。」

宣德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年號,宣德七年就是公元1432年,那時候日本國王(幕府將軍)叫源義教,也叫足利義教,是室町幕府第六任將軍。

提起足利義教可能大家不太熟悉,但是看過《聰明的一休》的讀者,肯定還記得那個有點搞笑的「足利義滿將軍」

,那就是足利義教的父親。

足利義滿在明朝被稱為「源道義」,明成祖朱棣欽封其日本國王并賜以國王金印,金印已經丟失,只有印盒尚在,我們今天看到的印章是復制品。

足利義滿給朱棣的前任、建文皇帝朱允炆也送過禮,他在建文三年給朱允炆的進獻方物奏折是這樣的: 「日本準三后源道義上書上明皇帝陛下:日本國開辟以來,無不通聘問于上邦。道義幸秉國鈞,海內無虞。特遵往古之規法,而使肥富相副祖阿通好,獻方物:金千兩、馬十匹、薄樣千帖、扇百本、屏風三雙、鎧一領、銅丸一領、劍十腰、刀一柄、硯筥一合、同文台一個。道義誠惶誠恐,頓首頓首,謹言。」

收到足利義滿的禮物,朱允炆下圣旨表揚: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茲爾日本國王源道義,心存王室,懷愛君之誠,逾越波濤,遣使來朝,歸逋流人,貢寶刀駿馬甲胄紙硯,副以良金,朕甚嘉焉。」

朱允炆是明朝第二位皇帝,叔叔朱棣是明朝第三位皇帝,在大明開國之初,日本和琉球都派使朝貢,他們兩家的地位是持平的,後來日本不太聽話,而琉球一直禮貌周全,所以大明天子朱瞻基有話,也愿意通過琉球國王傳達給日本國王(幕府將軍),這才有了前面「中山王轉諭日本王」 ——當時琉球有三個國王,中山王最大。

日本在明朝不受待見,所以朝貢總是要通過朝鮮和琉球來表忠心: 「天順初,其王源義政(室町幕府第八位將軍足利義政 )以前使臣獲罪天朝,蒙恩宥,欲遣使謝罪而不敢自達,移書朝鮮王令轉請,朝鮮以聞。嘉靖九年,琉球使臣蔡瀚者,道經日本,其王源義晴附表……」

天順是明英宗朱祁鎮復位后啟用的年號,嘉靖皇帝是誰就不用說了,咱們還是來說源義晴(室町幕府第十二代將軍足利義晴)在琉球上表后面沾光給嘉靖皇帝的「檢討書」: 「向因本國多事,干戈梗道。正德(明武宗年號) 勘合不達東都,以故素卿捧弘治(明孝宗年號) 勘合行,乞貸遣。望并賜新勘合、金印,修貢如常。

日本乞求琉球替他說好話討好處,意思是朱厚照和朱佑樘(屬國不可直呼其名,只能尊稱年號)發給的通行證已經過期了,想請明朝皇帝發新的,要是能再賜給一枚金印就更好了了。

明朝禮部官員很不高興,就讓建議讓琉球國王代天子傳旨: 「倭譎詐難信,宜敕琉球王傳諭,仍遵前命。

勘合不可遽給,務繳舊易新。貢期限十年,人不過百,舟不過三,余不可許。」

這個提建議的明朝禮部官員也很有意思:琉球國王向日本國王傳旨,日本國王是跪還是不跪?

明朝君臣都不太待見日本國王(幕府將軍),但是對琉球卻一直不錯,即使琉球使臣夾帶點私貨,也是沒收后又發還,讓他們也能賺點利潤 :「 三王(琉球分中山、山南、山北三國) 屢遣使奉貢,中山王尤數(來得最勤) 。洪武二十三年,中山來貢,其通事私攜乳香十斤、胡椒三百斤入都,為門者所獲,當入官。詔還之,仍賜以鈔。」

朱元璋對琉球國可謂情深意切,在他晚年,還下詔允許群島三國公子王孫官子到明朝國子監學習,還給發校服: 「中山貢使以其王從子及寨官子偕來,請肄業國學。從之,賜衣巾靴襪并夏衣一襲。其冬,山南王亦遣從子及寨官子入國學,賜賚如之。自是,歲賜冬夏衣以為常。」

琉球三國在明朝留學生不計其數,中山國王上表請求明朝賜給官服,朱元璋告訴禮部給他們提供圖紙,讓他們回去自己裁剪縫紉,但是中山國認為自己做的不正統,一定要朝廷賜予: 「其王固以請,乃賜之,并賜其臣下冠服。又嘉其修職勤,賜閩中舟工三十六戶,以便貢使往來。及惠帝(朱允炆) 嗣位,遣官以登極詔諭其國,三王亦奉貢不絕。」

我們翻看《明史》就會發現,明朝對琉球的深情厚誼是一以貫之的,無論是朱元璋、朱允炆還是朱棣、朱瞻基、朱厚照,他們總是設身處地為琉球著想。

永樂元年,山南王薨逝(帝曰駕崩,王侯曰薨逝),其弟進京報告并請求繼位,結果他的跟班拿著銀子到處州私自購買瓷器,有關部門想抓人罰款,朱棣很寬厚地一笑: 「遠方之人,知求利而已,安知禁令。」

永樂三年,中山國又派來六名貴族子弟到國子監,順便帶來六名太監獻給朱棣,朱棣不想收納: 「彼亦人子,無罪刑之,何忍?」

禮部勸皇帝收下: 「還之,慮阻歸化之心,請但賜敕,止其再進。」

朱棣的態度很堅決,下文咱們還是用現代漢語來說吧,也免得讀者諸君看著費勁:「言語說教不如因事實說話,這批太監我收了,他們還會繼續進獻,上天有好生之德,我這個君父,怎忍心看著化外子民失去繁衍后代的能力?」

此后琉球三國每次國王薨逝都必然上報,并請批準新王繼位,派遣子弟入學已經成為常態,禮部尚書呂震有些心痛錢,就話里話外提醒朱棣:「當年唐太宗辦學校,對新羅、百濟的學生也就是給飯吃,咱們是不是對琉球學生太好了一點?」

朱棣回答:「蠻夷子弟慕義而來,只有豐衣足食才有精力學好,這是咱們太祖高皇帝對琉球的恩賜,我也不好意思削減吧?」

明朝為琉球培養了無數學生,這些學生回去后也都做了高官,以至于後來琉球三國不但國王薨逝要報告、新王繼位要請示,就連長史、國相(琉球三國按照中原諸侯王規制設立官員)的任命和退休,也要向明朝請示,請示的結果,當然是一概照準。

明朝與琉球的往來,三天三夜也說不完,所以咱們最后還是把日本拉進來收尾:「 倭寇自浙江敗還,抵琉球境。世子尚元遣兵邀擊,大殲之,獲中國被掠者六人,至是送還。帝(明世宗朱厚熜) 嘉其忠順,賜賚有加,即命給事中郭汝霖、行人李際春封尚元為王。」

明朝萬歷年間,中國與日本越來越僵,但是琉球一直初心不改:「當是時,日本方強,有吞滅之意。 琉球外御強鄰,內修貢不絕。」

崇禎殉難,南北兩京陷落, 「唐王(明紹宗隆武皇帝朱聿鍵 )立于福建,(琉球) 猶遣使奉貢。其虔事天朝,為外藩最云。」

琉球與日本、中國的關系大致先聊到這里,本文為了嚴謹起見,用黑體字引用了大量《明史》文字,讀者諸君絕大多數都能讀懂,而且可能比筆者知道的更多,所以最后該由大家來發表高見了:在您看來,琉球和日本、中國應該算怎樣一種關系?如果讓琉球自主選擇,他們是愿意沿用充滿詩意與神氣的古名(琉球也稱流虬,意為海中盤旋之小龍),還是愿意改成現在這個沒有啥文化的縣名?我們從《明史》中找到的答案,可能會有些人不高興,那麼不高興又是怎樣的一種人?

這3種象征「富裕」的綠植值得擁有!好活又養眼,價格不算高
2023/08/14
爺爺奶奶是不是真疼孩子,這些事情暴露無遺,虛情假意一眼看穿
2023/08/14
養狗10年,現在才知道狗狗這些動作,背后的意思
2023/08/14
5種驅蚊植物,家里養幾盆,蚊子躲得遠遠的
2023/08/14
這個夏天,客廳中一定要養的6種綠植
2023/08/14
家庭養花常見8大誤區
2023/08/14
5種自帶「涼感」的植物,這個夏天有救了!
2023/08/14
人到晚年,不要對子女做這3件事,容易吃苦頭
2023/08/14
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不是沒錢,而是把這6個隱私告訴別人
2023/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