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婦門前是非多,此言非虛。即便是再純潔的關系,只要是一沾「寡婦」這倆字,總會引人想入非非。
慈禧作為清朝末期實際的操盤手,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大清朝的發展進程。從乾隆往后,大清的皇帝是一代不如一代,暫且不說執政能力,就單說身板子這一項,后面就沒有幾個給力的。
咸豐、同治、光緒、溥儀,這四任皇帝是一個賽一個的弱。既然老爺們不給力,那女人就得往前頂,大清的天怎麼也不能塌下來。
在公元1861年,30歲的咸豐帝在熱河被洋人活活嚇死了,就咸豐這心理素質,干不成什麼大事。于是,年僅26歲的慈禧便開始過上了獨守空房的日子。
這白天沒啥事,晚上還沒啥事。慈禧便合計著搞點事。于是,她聯合了恭親王奕䜣,發動了「辛酉政變」,拉開了太后垂簾聽政的序幕,不過在當時,她充其量也就算個二把手,慈安牢牢的把握著國家大權。
可這也夠用了,最起碼自己想搞點什麼事兒,不用看別人的臉色了。
就這樣,慈禧將精力轉移到了爭權奪利中一部分,可即便是這樣,她還是感覺到生活缺乏色彩。
就和現在許多人一樣,即便是結婚了,她還是喜歡看帥哥,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慈禧作為權勢通天的太后,除了朝堂上面的大事之外,她也想沒事約個帥哥喝喝茶,聊一聊人生,以慰藉自己寂寞的心靈。
但一般人又入不了老佛爺的法眼,于是,慈禧就順其自然了。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慈禧聽說宮外的琉璃廠有一個叫張春圃的琴師,談了一手好琴。水平能高到什麼程度呢?
據說可以讓人聽完「三月不知肉味」,這說法讓我一時間不能理解,這到底是吃了一頓肉還是聽了一支曲?我承認我懵了。
慈禧聽了之后,估計也被這個「三月不知肉味」吸引了,便想要將張春圃邀請來,聽他彈奏一曲,看看自己還知不知肉味。
既然太后有了興趣,那總管太監就抓緊安排唄。
很快,琉璃廠便去了人,邀請張春圃入宮。張春圃原本就對慈禧的所作所為有所耳聞,這次他原本不想參與,可又總不能抗旨不尊。
在封建時代,不管誰被戴上抗旨不遵的帽子,下場只有一個,那就是「斬立決」沒商量。就這樣張春圃被帶到了宮中。
張春圃想:「既來之,則安之。既然拒絕不了,就只能盡可能地不創造和慈禧同處一室的機會。」
張春圃對值班太監說:「自己彈琴,只能是坐著彈琴,而坐著彈又對老佛爺大不敬。」因此,他請求到慈禧旁邊的房間彈奏。
慈禧聽了內心一驚,心想:「這張春圃還真有點意思,竟然拐彎抹角地躲著我。」很快,慈禧計上心頭,打算給張春圃點顏色瞧瞧。
慈禧叫過來旁邊的小太監囑咐了幾句,不大一會,張春圃便被帶到了隔壁的屋子里。小太監告訴張春圃在里面挑一把趁手的琴來演奏。
張春圃將屋里的十幾把琴試了一個遍,發現都不咋樣。張春圃心想,皇宮內的琴為何沒有一把精品?
眼看著旁邊的小太監投來催促的目光,張春圃也顧不上多想,便直接告訴他:「這里沒有一把好琴。」
聽到這里,隔壁房間的慈禧大喊一聲「好」,張春圃果然名不虛傳,便令太監將自己平時用的琴取過來給他。
原來,這也是慈禧在考驗張春圃,如果被她發現張春圃是浪得虛名之徒,估計直接就拉出去正法了。
張春圃也瞬間明白了怎麼回事,分分鐘感嘆道:‘城市套路深,我要回農村。’這皇宮內院果然不是普通人可以待的,常言說得好「伴君如伴虎」,這一個不小心就得掉腦袋,這也為之后張春圃誓不入宮埋下了伏筆。
張春圃的琴藝那是沒得說,彈奏完一曲之后,慈禧久久沉浸在美好的音律中無法自拔。這琴也彈了,也考驗了,下一步就該叫到身邊,喝一喝茶,聊一聊人生了。
就在這時,進來一個小男孩,他跑進來之后,伸手便在琴上亂撥了一把。張春圃又是一驚,趕忙制止小男孩。
結果卻換來了宮女一頓呵斥,慈禧也沒了興致,張春圃也被嚇得沒了心情。
為了不再闖禍,便請求離開。
慈禧心想,這初次見面,很有必要為彼此留一個好印象,來日方長。
張春圃一溜煙回到了琉璃廠,這一番經歷讓他驚魂不定,再一打聽,白天的小男孩竟然就是同治皇帝。
這不管是皇帝還是太后,只要是伺候不好,基本上就是死路一條。
經過這次與慈禧太后的正面溝通,他發現慈禧太后的城府簡直是深不可測,即便是他答應了慈禧太后的各種請求,最后等待他的也還是死亡。
縱觀歷史,面首們又有幾個能落得好下場?這簡直就是一場飛蛾撲火的游戲。張春圃便下定了決心,再也不進皇宮了。
當慈禧派小太監們來請他時,他每次都以生病為由拒絕了。畢竟,當時還有慈安在她上面壓著,慈禧也不敢太放肆,久而久之也就放棄了。
當身邊人問張春圃,為何要放棄唾手可得的富貴?而張春圃也回答得干脆:「這樣齷齪的富貴,一點也不羨慕。」
「身上若無千斤擔,誰拿青春吃軟飯?」張春圃向我們詮釋,軟飯其實也并不好吃,首先就要有個好牙口。
不管是慈禧還是同治,這都是一塊難啃的骨頭。
張春圃正是意識到了這些,才會在出宮后,誓死也不再入皇宮了。毫無疑問,張春圃做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