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想必大家在小時候都聽過或者讀過它,其內容的精彩可言,值得每一個人在不同年齡段豐富研讀。
「亂世出英雄」不是不無道理,在三國演義的故事中也展現的淋漓盡致,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神州大地上涌現了一批愿意舍生取義的英雄人物。
也是因為這些人物產生的故事,給后人留下了很多成語故事,例如草船借箭、三顧茅廬等等。
也正是因為這些英雄故事,為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增添了璀璨的一筆。
不知道在這些個故事里,你最喜歡哪個人物呢?是口直心快的關羽?是忠厚老實的張飛?料事如神諸葛亮?還是不被很多人喜歡但是于小編來說卻很聰明的曹操?
不知你喜歡哪位人物,今天先來聊聊小編喜歡的劉備。
對劉備的印象,大家可能覺得他是一位善良且憐憫百姓的開明的君主。
可是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就在關羽死后,劉備在諸葛亮的一通話語下,竟然親手刺死了自己的大兒子劉封,這其中究竟發生了什麼?讓我們一起來見分曉。
哪一位位置坐的穩的皇帝手上不會沾血呢?所謂是老實人也有屬于自己的狠心。
要說劉備殺掉自己大兒子劉封的原因,有很大聯系的就是關羽了。說到關羽這個人的時候,大家是不是第一反應就是一個紅著臉拿著大刀,神態瀟灑的這麼一個形象?
關羽手上的這把刀名為青龍偃月刀,而關羽這個人的身上,其實也因為其所做的好事,被天底下的老百姓寄托著對各種與美好的詞有關系的美好事物的向往。
在桃園三結義中,關羽干掉了惡霸熊虎父子,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他在江湖上隱姓埋名逃逸了五六年。
有一次在機緣巧合之下,關羽看到了朝廷招募義兵的告示,認識了劉備和張飛,當時的關羽估計也沒有想到過自己以后會和這兩個人成為同生共死出生入死的好兄弟。
這不,三人相識之后,發現志趣相投便紛紛表示相識恨晚,隔天就去了張飛家鄉一片桃花盛開的地方義結金蘭,這就是傳說中的桃園三結義。
桃園三結義過后,關羽就一直跟著劉備,一路上關羽也是拒絕了很多的誘惑,展現了自己對于劉備的忠心耿耿,關羽甚至還因此背叛了自己的弟弟。
除了在忠心上沒有二話以外,關羽在能力上也是非常的出色,軍事上更是立下了赫赫戰功,文學上他的作品也是褒獎無數。如此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劉備自然也是倍加珍惜。
公元前208年7月12日,曹操發起了荊州戰役,目的是孫權,但劉備和孫權已經成了聯軍,共同抵御曹操,曹操一打二沒打贏,慘敗,自此出現了三國鼎立,即荊州三家分治的局面。
赤壁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爭之一。
公元前208年七月十二日曹操率領水陸大軍,號稱百萬,發起荊州戰役,然后討伐孫權。孫權和劉備組成聯軍,由周瑜指揮,在長江赤壁一帶大破曹軍,從此三國鼎立。
可惜了,這大概是上天給關羽打開了一扇窗,勢必要關掉一扇門。也就是這場赤壁之戰之后,劉備派出了關羽去鎮守這塊領土,因為這個地方事關樞紐,是很重要的一個要害之地。
最初關羽來到荊州的時候,確實是不負劉備所望,將荊州給他治理的妥妥當當。這五年來,他不斷地招兵買馬給荊州的兵力帶去了很大的幫助,荊州也因在關羽的治理下自此一片繁華。
而荊州這塊地,確實是讓人虎視眈眈,這不,吳蜀兩國因為這塊地,終于是打起來了。「大意失荊州」這個詞,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出現的,關羽戰敗,荊州不再屬于他,而孫權也是個狠毒之人,為了避免后患,也是直接將關羽斬了,可惜的一個人才啊!
知道自己的好兄弟關羽被敵軍殺了之后,劉備本人是十分的悲痛欲絕,要知道他除了是自己同生共死的好兄弟以外,還是自己作為君主的左膀右臂,
人民心中的除惡揚善的好官,國家不可多得的賢良之才啊!
就在劉備越想越氣越想越氣的時候,他瞪紅了眼怒吼道勢必要給自己的好兄弟關羽報仇雪恨。暴怒的神情感覺下一秒就要直接操起刀殺到孫權家里了。
這時諸葛亮登場了,他來到劉備身邊,俯在其耳邊冷冰冰地說了不多不少共十一個字,也是這十一個字,給劉備是當頭澆了一盆冷水。劉備聽完神色莫測,最后是下詔斬人了!
這是怎麼回事呢?諸葛亮的十一個字,直接要了一個人的一條命?他到底是說了什麼?劉備殺的這個人啊,名字叫劉封,是的你沒有聽錯,是劉封,劉備的大兒子。
俗話說得好——「虎毒不食子」,劉備這也太狠了吧。但其實劉封并不是劉備親生的,大家知道,劉備常年在外征戰,自己能不能見到明天的太陽都不好說,哪還有時間其生孩子。
可是等到他當了皇帝以后,這些事情都成了他不得不考慮的東西。畢竟對于一個皇帝而言,自己總會有生老病死的那一天,雖然常常聽到下面的人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但也不是真的能活到一萬歲。
既然這樣,那自己的江山總要有人來接手的。劉備每天想這件事情想到頭都犯疼。
這個時候,恰巧在劉備有一天出門的時候,他遇到了一位長的和他十分相像的人,于是他也想著說趁此收了他認他做自己的干兒子,也省的落人話柄。
劉備自然也不是什麼二愣子,看到人家長的像自己就把人家給收了,這位後來的劉封來頭也算還可以,他原名叫寇峰,是個年輕有為的小伙。
人嘛,有才能就算了,還長了一張能說會道的嘴,這就注定了他的人生不平凡。尤其是在以前那個君主專制年代,還是被劉備看上想認作干兒子的人。
就這樣,這位寇峰很快就得到了劉備的喜歡,他甚至還不惜改掉自己的姓氏,跟著劉備姓劉,這多討喜啊!正和劉備意!
但是一看這油嘴滑舌的樣子也成不了什麼大氣,他成為了劉備長子之后,覺得自己的地位那是一個不得了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于是他就開始各種地陰陽怪氣滿朝文武百官。
而這些其實不是觸發劉備殺了他的原因,這樣一個人,失去權力之后就不會再有辦法去陰陽別人了,不過是仗著自己有那麼點權力。
有一個關鍵原因是,關羽的死,和他還脫不了干系。在關羽兵敗的時候,是劉封拒絕救他的,他就這樣眼睜睜活生生地看著關羽赴死,就是不派兵援救,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因只是簡單地因為關羽曾經和自己的兒子過不去。
這麼一來,劉備要殺他可就太有的說了,首先他是害死自己好兄弟的關羽的間接殺手,但凡他當時有派兵去援救一下關羽,說不定關羽還能活著回來。
再者從另一方面去思考劉封這個人,我們也可以發現對于劉備而言,他就是一顆定時炸彈,指不定哪天就爆炸了,危及自己性命的那種。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單單從這件事情就可以看出,劉封為了報自己的一己私仇,不惜犧牲掉國家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并且這個人害死自己的「干爹」的好兄弟。
從這件事情可以看出,劉封妥妥的就是一個個人利益先于國家利益的人,這搞不好哪一天為了急著要皇位,直接就把自己干爹給滅了也不好說。
諸葛亮也看到了這個問題,于是有一天找到機會就俯耳對劉備說了這麼一句話:「封剛猛,易世之后終難制御。」
短短十一個字,但也已經說明問題,這句話的大概意思就是說劉封本就是一個生性非常剛強的人,確實是一名猛將沒有錯。
諸葛亮的話點到即止,剩下的決定就交給劉備了。
這個時候的劉備是已經有自己的親兒子的了,自然,有血緣這層身份在,未來的皇位自然是會屬于自己的親兒子的,這個大家其實都心知肚明了。即便這個親兒子劉禪屬實生性軟弱。
既如此,現在又發現這個劉封野心之大,或許有一天會殺了自己或殺了自己的兒子,自己在的時候不敢殺,自己死后呢?即便不殺,以自己親兒子軟弱的性格,肯定遭欺負。
劉備想了又想,失眠了又失眠,為了杜絕后患,還是把劉封給殺了。其實劉備殺他也有契機的,當時朝廷里的文武百官不滿劉備已經很久了,只是礙于人家的身份地位啥也不敢說,劉備也知道這樣下去對自己得民心的事情會有所影響。
但是這件事情放到今天來說爭議還是多多少少有點。
有的網友說諸葛亮這十一個字有點太狠了,畢竟人家關羽當時想求助是有兩個人選的,一個是馬超,一個就是劉封,但是人家不找馬超也是因為諸葛亮之前給馬超寫的那封信,這人家多半是不會來救關羽的了,那這麼算的話,諸葛亮是不是也要背個鍋?
當然這也是一些網友的看法,而諸葛亮當時的十一個字也有解釋,就是在諸葛亮看來,死掉的關羽還有應該死掉的劉封,另外再加上一個魏延,他們仨就是一類人,所以劉封也有很大可能去搶劉禪的皇位。
劉備就是害怕這個,才直接賜死劉封。就是這個「賜」不是「刺」,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音相同,后人傳著傳著變成了「刺」。
劉封最后的死法,是劉備賜了藥,自盡而亡。
而有歷史學家也對劉封當時不救關羽的行為表明了自己的看法,據說是關羽生前也沒怎麼給劉封好臉色看,那得罪了人家自然得不到好果子吃,這樣看關羽在和劉封的相處上也是沒有考慮到大國利益,怎麼能把帽子一股腦扣在了劉封頭上呢?
但其實我們不是古人,我們也不知道他們當時在做決定的時候到底是怎麼想的,例如劉封不去救關羽的真實原因到底是什麼?
如今得出的結論也是后人根據當時發生的事情結合如今自己的思維得出的結論。
所以原因的分析也就見仁見智了,你認為是什麼呢?是因為他不救自己的好兄弟關羽還是因為他可能危及自己性命還是可能欺負自己的親兒子呢?
歡迎在評論區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喜歡文章的也可以點點關注,更多精彩內容等你來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