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已亡了111年,清東陵為啥還有守陵人,是誰給他們支付薪酬?
2023/07/17

清東陵,一座莊嚴肅穆的古建筑。是帝王陵墓建筑群中,規模最宏大,體系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從清朝到現在,這座建筑見證了朝代更迭和時代的變遷。隨著清朝開始落敗,在溥儀皇帝退位后,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封建王朝正式宣布落幕。

由此,清東陵這個作為專供清代帝王陵寢的地方,在清王朝的終結后也再無用途。仿佛隨一個時代的終結,它也要隨著消逝在人們的視線中。

事實上,從陵墓建造完工啟用到現在,清東陵從未被忘記。一直有一批人在守護著這座建筑,構成了它與這個時代的聯系,這種守護這也成為了一種傳承和延續。

這批人就是守陵人。

對于古人來說,死亡不僅代表的是死者的消逝和后人的悲傷,更多的還是代表著一種新的開始。清東陵承載的就是古人對未知的事物的一種崇敬和美好期盼。

而守陵人就是那一份憧憬和期盼的守護者。

他們就像是永久的戴孝人,如長明燈般守護在清東陵。即便大清已經亡了108年,他們仍舊守候在此。

存在的意義

清朝是滿族當政,作為少數民族政權,對于祭祀和喪葬一事更加重視。于是對于陵墓這個逝世后的歸屬地和后續的安排,他們更是極為看重。

并且,古人對于「風水」一事也極為講究,尤其是在帝王家,對于陵墓的修建和選址更是謹慎。畢竟這關系到整個國家長遠的發展、子孫后代的成長和廣大百姓的生活。

于是,順治十八年,清東陵開始修建。直到光緒三十四年,普陀峪定東陵修建完畢后,這座規模宏大的陵墓建筑群才算修建完畢。

這場宏大的造營活動一直持續了247年,包括順治、康熙、乾隆、咸豐、同治五位皇帝和眾多皇后后妃,其中還有慈禧太后也都安葬在此。

可見他們對于「入土為安」的重視程度。

在最初,順治期間,還沒有守陵人這一職務。那時,皇帝以及其他皇室成員去世后,除了金銀珠寶等普遍的陪葬物以外,還需要嬪妃和太監宮女等活人殉葬。

在康熙帝時期,陪葬這一制度被廢除。取而代之的是,著令嬪妃、宮女太監等人前去守陵。這一制度一出,便受到了全國上下的贊揚。

因為原本的殉葬制度勞民傷財。不僅需要身邊人的陪葬,而且葬入陵墓的人越多,占地越多,便需要一直擴建新的墓穴,全國也就需要抽取一部分壯勞力專門負責修建陵墓。

陪葬制度的廢除,不僅能降低國家財政的支出,而且,需要的壯勞力減少,百姓便能安居樂業,種地耕田,全國上下其樂融融。

陪葬制度的廢除并不意味著他們對此不再重視,而是衍生出了新的職務:守陵人。

因為帝王和皇室貴族下葬時,除了陵墓修建得富麗堂皇,十分豪華。還會將許多值錢的物件一起帶進墓中,比如金銀珠寶、瓷器書畫、以及陵墓主人生前喜歡的東西等。

這些東西都價值連城,就會引來諸多膽大包天的盜賊前來。于是守陵人的一個主要職務就是看守好陵墓,保證陵墓的安全,保證陵墓主人不受打擾。

畢竟入土為安是他們極高的信仰。

除此之外,守陵人日常需要做的就是祭祀以及陵園的日常維護。

每日需心懷虔誠地為在此安眠之人上香供奉,容不得一絲馬虎。陵園也需要保持肅穆整潔,這也需要守陵人有極高的素質和信仰。

在種種因素的影響下,守陵人的選拔也是容不得馬虎。

因為是服務于地位最貴的帝王和其他皇室成員,守陵人的出身也必須有所限制。因此就要求他們必須是八旗弟子中的「正黃、鑲黃、正藍」三旗中的一員。

如此要求的原因,也是因為要保證血脈的純正,不會生出異心,對陵園做出有違祖訓和命令的事情。

另外,因為要守護陵園的安全。所以,身體健壯、身懷武功也是一個必要的選項。否則不敵盜匪、對外也起不到震懾的作用。

符合如此苛刻的守陵人的要求的,在當時也是屬于皇族親屬的貝勒、地位崇高的臣子以及武功高強的侍衛。

根據記載,當時康熙帝即使日理萬機仍然親自挑選守陵人的人選。從此也可以看出他們對守陵人的重視。

守陵人的待遇

因為對祭祀先人的重視,再加上守陵人都出自正八旗中的三旗,在大清也有一定的地位。所以守陵人一開始的待遇也是令人羨慕的。

守陵人也有嚴格的管理制度,從首領到普通護衛嚴格分工。首領的官職為武秩正三品,其他的普通侍衛,也可以做到正七品。

在清朝,京縣縣丞也只是有正七品的官職。官職的大小也可見一斑。

雖說是守護皇陵,差事也是十分輕松。因為天朝皇子的威懾力,和他們本身的武力高超以及守陵隊伍人手眾多,一般盜賊并不敢踏足于此。

因為安全問題基本可以得到保障,保衛陵園的安全基本的巡邏便已經足夠。

所以他們每日只需按時灑掃,虔誠祭祀即可。

作為清朝的重要部門,他們的薪水也是由專門的部門負責。本身出身于滿族正八旗的俸祿每人每年就有24兩,放到現在也有150萬的年薪。再加上作為守陵人發放的俸祿,即便是現代也是許多人的羨慕對象。

并且,守陵人的官位屬于世襲制,只要當上了,祖祖輩輩吃喝不愁。這一職務也可以算得上是香餑餑了。

為了方便守護陵園,清政府還在附近修建了大量營房,設立了管理部門。更加便利了守陵人的生活。

隨著時間推移,清政府閉關鎖國,逐漸腐朽,實力大不如前。由于守陵人的生存完全依靠清政府,待遇隨之削弱,生活大不如前。

到了清朝末年,西方國家進犯,清政府昏庸無能接連敗仗,國庫已經全數用來向列強賠款,無力再支付他們的俸祿,因此也全數減半。

即便如此,到了民國時期,溥儀皇帝退位時還與民國政府提出條件,每年向滿清貴族提供四百萬兩用以生活,其中就包括守陵人的工資。

換句話講,清政府將他們托付給了民國政府。

民國政府還在營地旁修建了學校,為他們提供更好的生活條件,跟上時代的腳步。

他們將陵園外的土地進行分配,像老百姓一般過上耕種生活。守陵人的身份和性質在此也發生了變化。

好景不長,國內時局動蕩、戰亂不斷,即便是民國政府都自顧不暇,也就缺失了對守陵人的管理。工資無法按時發放甚至已經不再發放。

守陵人的生活再次無法得到保障。

這就使得大部分人由于沒有經濟來源,無法滿足基本的溫飽,而不得不離開了清東陵。也有一小部分人留了下來,堅持完成祖輩留下來的工作。

作為皇家的后裔,他們甘愿在清貧的生活中依舊選擇守護。這對于他們來說,那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和信仰。營地就是他們的家,守護清東陵就是他們一生的事業。

一些對于皇家忠心耿耿的大臣夢想清政府還有一天能夠重新執政,已選擇留在了清東陵。

而他們就像清東陵和時代當下的一種鏈接,更是一種美好期盼。

直到1952年,考古專家考察到了清東陵,并且成立了文物保護所,守陵人也由政府接管,再次有了穩定收入。

如今的守陵人

守陵人守護著清東陵。見證了清朝的興盛與衰敗,經歷了民國的時局動蕩,迎來了新中國的成立,一直到現在,中華民族繁榮富強。

他們已經延續了一代又一代,變的是時代和人,不變的是那份傳承和信仰。

到現在,守護清東陵的后代聚居的地方成為東陵守護鄉。后人也已經有兩萬多人,他們從事不同的職業,過著各自精彩的人生。

整個家族對于清東陵的保護意思和對祖先的祭祀是刻在骨子里的。

現在從事清東陵文物管理處古代建筑隊修復工作的李志軍,也是守陵人的后代。

據他說,到現在,后人中的許多人成了文物保護工作者。由于祖祖輩輩對于陵園的維修,在他們很小的時候就接觸古建筑彩繪、油漆彩繪的修復工作。

他們工作時從來都是嚴肅又認真的。對于他們來說這不僅僅是單純的工作,更是對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守護。

到了現在,他們守護的不僅僅是清東陵。是祖祖輩輩的傳承,是心中的崇敬,是傳承千百年的優秀傳統文化。

如今的清東陵已經成為國家級5A景區,受到了國家的保護,看似已經不再需要守陵人這個職務的存在。

他們也跟隨時代步伐,轉變了生活和工作的方式,只不過一部分還服務于清東陵。陵園中導游、檢票員、清掃人員,大部分都是守陵人的后代。

英語專業出身的謝靜已經37歲,還在從事清東陵的導游工作。她的祖先原屬于正八旗中的鑲黃旗,從小便在東班房長大,那里原是守陵人的值班室,是正兒八經的守陵人后代。

如今的工作被她稱為如愿以償,在她心里,從未想過離開這里。

這也是眾多守陵人和后代的心里的真實想法。

可以說,守陵人和清東陵是互相成就的。

守陵人千百年來忠誠的守護,保護了清東陵、眾多文物和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而清東陵也為守陵人提供了平台,培養了許多國家需要的人才。他們之間有著深刻的羈絆和深厚的感情。

這種感情,看不見摸不著,但是用心感受,便會被這種情誼深深感動。

現在看來,守陵人這個職業可以說是枯燥無味的。每日就圍繞著這座建筑,祭祀供奉的工作限制了他們在工作中不許有過多的感情外露。

恰恰就是這樣的工作性質,更加磨練了他們的心性。在沒有經濟來源,生活得不到保障時,仍然能守護在此,放到現在也是無法輕易做到的。

守陵人給我們留下的財富也是無法估量的。

除了對清東陵的保護,他們的精神更是值得我們敬佩的。能夠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對事業做到如此程度的人,是一直在堅守自己的信仰和初心的人。

不改初心,牢記使命,是他們遵循的,更是我們在以后的工作生活和學習中要牢記的。

經常這樣對你的人,其實就是看不起你,不要深交了
2023/08/09
「男人無能,一看便知」,沒出息的男人離不開這三句話
2023/08/09
平平無奇的小個子女生,當模仿博主穿搭提升衣品后,整個人都變了!
2023/08/09
60歲女性著裝小貼士:裙子要過膝,褲子要寬,顯得苗條又優雅
2023/08/09
老照片:老外眼中的1908年成都,百年前的成都更漂亮!
2023/08/09
狗狗忠不忠心,摸它這幾樣東西,就清楚了
2023/08/09
這7種狗沒有「攻擊性」,不用怕被咬,很適合家養
2023/08/09
研究發現:夫妻雙方在這個年齡段,生出的孩子智商更高,你知道嗎
2023/08/09
父母再累再忙,也不要讓這3種老人幫忙帶孩子,容易把娃養「廢」
2023/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