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曹操很愛惜人才,一旦看到英武不凡之人,就想收入囊中。關于這一點,只要看曹操的一個人才新政即可,即:唯才是舉!
需要注意的是,如今我們司空見慣唯才是舉,估計99%的老板都這麼招聘員工。但在漢朝時,講究血統和家世的年代,「唯才是舉」算是石破天驚的政/策了!原因很簡單,唯才是舉會打破他們對官場的壟斷!
所以,當曹操遇到劉備時,就想將他收入囊中,所以程昱勸他除掉了劉備,以絕后患。但曹操卻寧可劉備跑了,也不愿除掉了他。當然,如果持才傲物,那麼曹操也會動沙心的,最典型的是楊修!
那麼,在三國武將之中,曹操最想得到哪三個呢?翻開那一段歷史,就會發現,曹操最想要的是這三個:一個是義絕,一個是常勝,一個是大丈夫!
一為義絕
大家都知道,曹操喜歡關羽,主要有兩點,(1)很佩服關羽為人,認為他是一個義士,老板都喜歡這樣的人,(2)關羽不僅勇武,而且還能坐鎮一方,后來為劉備坐鎮荊州,就說明他的軍事才華!
所以,曹操東征,打敗劉備,降服關羽而回,并任命關羽為偏將軍,禮之甚厚。但關羽說的很清楚,他會去找劉備。這里就能看出曹操心胸了,關羽離開后,曹操手下要去追,他卻說:「彼各為其主,勿追也。」
在《三國演義》中,關羽被尊為蜀國「五虎上將」之首,清朝毛宗崗稱他為「《演義》三絕」之「義絕」。何謂義絕,就是說關羽講義氣講到了頂點,沒有人能在「義氣」上比得過他!
一為常勝
在《三國演義》中,唯有趙云才是最正牌的常勝將軍!在長坂坡之戰中,趙云給曹操留下了深刻印象。但這里有一個問題,即:趙云為何能七進七出?要知道,一支冷箭足以取他性命了!
原來,這是曹操看到趙云之后,生了愛才之心,所以下令不準「放冷箭」,并且感慨:「真虎將也!吾當生致之。
」從這一角度看,曹操真是一個可愛的人。因為曹操想要生擒趙云,所以趙云才能創造一個傳奇故事!
后來漢中之戰時,曹操也曾驚嘆道:「昔日當陽長坂英雄尚在?」總而言之,趙云是曹操第二個想得到的武將!坦率的說,估計任何老板,都想要趙云吧,這種人品行高潔,又有能力,誰不想要呢!
一為大丈夫
三國武將中,太史慈為人最為「正能量」,臨走前說:「丈夫生世,當帶三尺之劍,以升天子之階。今所志未從,奈何而死乎!」后來,三國演義中改為:「大丈夫生于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4乎!」
除了正能量之外,太史慈還有三點讓人佩服:(1)勇武過人,曾和江東小霸王打了個平手,(2)信義篤烈,有古人之風,(3)忠孝兩全!
曹操在和孫權爭奪江淮地區時,太史慈驍勇善戰,屢敗曹軍,這讓曹操起了愛才之心。于是,就給太史慈送了一封信,用一個盒子裝好,太史慈打開一看,信中什麼都沒寫,只是放了一味中藥——當歸,即:「寄當歸」!
后記
雖然曹操勢力雄厚,但卻都沒能得到這三個人。曹操留下的遺憾,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這三人的品德高貴!如果像墻頭草一樣,隨意轉換門庭,那麼這種人才華再高,估計也沒有老板敢用吧,最典型的是呂布!
在三國各國霸主中,唯有曹操最愛惜人才。如果劉備孫權等圍住了曹操手下大將,會下令「不準放冷箭」,「要生擒之」嗎?或許,就會不擇手段的除之,以斷曹賊的膀臂,削弱曹賊的實力!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從人才這一維度看,曹操才代表了歷史進步勢力。因為他提出「唯才是舉」,提拔了大量寒門子弟,侵害了門閥世家的利益,卻讓整個社會更有活力,讓底層人士有更多機會爬上去。然而,劉備和孫權呢?依然重用門閥世家子弟為主,維護了門閥世家的利益。楊廣實行科舉制度,其實就是想打破世家對官場的壟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