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暑期的到來,很多學生陸續開啟了「假期模式」。
最幸福的當屬家有大學聯考的父母,「雞娃」這麼久,不管孩子考的如何,終于可以松一口氣了;
家有幼兒園的家長,過得也不錯,有老師管著孩子吃喝拉撒,不用怎麼操心學習;
家有中小學生的家庭,父母就比較「苦逼」,不敢完全撒手,讓孩子放任自流。
除了擔心孩子的暑期安全外,假期還是孩子培養好習慣、查缺補漏知識點,實現彎道超車的最佳時期。
尤其是小學生,假期更不能荒廢了,好好利用漫長的暑期這一兩個月的時間,帶娃做好三件事,孩子假期不僅過得豐富多彩,還會很有收獲,為下學期及今后的學習做好準備。
不怕同學是學霸,就怕學霸過暑假。
假期來臨,父母幫助孩子做好假期規劃很有必要。
小學生沒有太強的時間 觀念。把握好假期的時間,從一張合適的暑期計劃表開始,可以讓孩子自主規劃時間,擁有掌控感。
暑期計劃表忌劃分太細,安排的太緊密。
有的家長給孩子安排的計劃表,時間顆粒度恨不得精確到分鐘,密密麻麻一大頁紙的任務安排,別說小孩子,大人自己都很難做到。
好的計劃表應該事項清晰,以上午、下午、晚上為三大時間模塊,在規定時間內,除了基本的作業外,適當進行些拓展訓練和戶外運動等等。
總之,要做的讓孩子「踮起腳尖蹦一蹦可以夠到」 的學習目標。
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廢掉一個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他長期待在家里。
假期時間足、周期長,沒有固定的課程安排,孩子很容易作息不規律,養成懶散、頹廢的習慣。
保持運動可以給孩子大腦中注入大量的血氧含量,讓孩子在學習的時候,注意力會更集中,做事更高效。
臨床心理學家勞倫斯也曾通過研究發現:兒童在運動后,血清素、腎上腺素和多巴胺的水平都會改變。
所以,在假期里,家長不要讓孩子整天待在室內學習、讀書、看電視等做一些靜止類活動。
可以規劃讓孩子每天都保證一定的運動量,打打球、游游泳,讓孩子在假期做到勞逸結合,讓大腦得到有效刺激和發展。
在暑期內,除了前期做好規劃,過程進行執行,保證分步依次完成基本的暑期作業外,
可以讓孩子每天固定做三件「小事」,內化成行動,進行好習慣的培養,為小學高年級的學習和小升初做好必要的知識儲備。
①每天晨讀十五分鐘
很多考上北大、清華的學霸直言:語文成績好,大部分原因是因為晨讀的好習慣。
一日之計在于晨。
早晨的時間非常寶貴,很容易溜走。但是孩子如果用大聲朗讀來提精神氣,很容易開啟活力滿滿的一天,而且也會積累一定的語文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