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很多人都認為「顏值及正義」,這句話表明長得好看或者是沒有殘障的人,要比長相一般或身體有殘障的人獲得的資源更多。很多人都認為這樣的說法太過于偏激,可是在歷史上確實有規定, 五官不全者在科舉考試中是不能夠及第入仕的。
今天這篇文章就和1789年乾隆皇帝選拔人才時的一件事情有關。在當時,乾隆皇帝看到了一個相貌極丑的人, 一開始,他對這個人不喜愛,認為對方肯定無法入仕。
但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最后竟然在大殿上再次見到了這個人。可乾隆皇帝也不能為了淘汰這位考試而背負以貌取人的稱號,于是乾隆皇帝出了一個上聯,「獨眼不登龍虎榜」, 誰能想到這位長相奇丑的考生居然接出了精彩的下聯,讓皇帝刮目相看,直接賜予探花!
這位乾隆皇帝都覺得樣貌奇丑的學生名叫劉鳳誥,他并不是一出生五官就有缺陷,而是后天的一場飛來橫禍,導致他的容顏被摧毀。 劉鳳誥于1761年出生,他是江西人。
劉鳳誥的父親和祖父都是教書人,所以不常打理家里的事情。他與母親相處的時間最久,但奈何母親的身體狀況一直都不好,在生下劉鳳誥后一直都疾病纏身, 不到四年的時間,他的母親就離開了人世。
母親生前對兒子說過最多的話就是要好好讀書,所以在科舉考試中考取較高的成績變成了他的人生目標。 劉鳳誥的性格可不是唯唯諾諾,他向來都是一個大膽的人。
在他年幼的時候,村子里經常會請戲班子前來表演,有時候會有兇神惡煞的演員為了和觀眾互動便假模假樣的說要斬殺一個小孩。村子里的其他小孩聽了這話都大哭起來,躲在父母的懷里。 很多人都愛戲弄劉鳳誥,告訴他台上有肉包子,快去找一找。
劉鳳誥也就這樣大搖大擺的上了台,找了一圈,沒有肉包子便下台了。村里的人自此認為這個小孩是一個膽大的人,或許在未來會有所成就。由于他母親去世的早, 再加上父輩的人都是教書先生,經常在外奔波,所以從小他就沒人管教。
可是家庭對于一個孩子的教育是至關重要的,父親還是想了很多辦法,最終將他送去了舅舅家。 舅舅家的家庭環境較好,想要讀書也是十分輕松就能夠獲得書籍資源的。
所以自幼就喜歡讀書的他充分利用資源,學識和文采也是一天比一天高。在當時,有老人想要考一考劉鳳誥的文學水平,就會出一個對聯讓他去接。每一次劉鳳誥都接的相當精彩, 這也為他後來接乾隆皇帝的上聯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隨著年齡的增長,劉鳳誥在文學方面的天賦也被自己的父親所發現,所以父親立即將孩子接回了家,想要進行重點的培養。 劉鳳誥不是一個死讀書的孩子,他也是一個十分愛玩,十分調皮的人。
有一次村里舉辦射箭比賽,劉鳳誥射箭方面也是很有天賦的,于是他就想要與其他人比一下。可是萬萬沒想到的是,劉鳳誥在仰著頭追箭跑的時候,箭突然換了方向,直直向著他的臉落了下來。 就這樣,他的眼睛被劃傷了,一條丑陋的疤痕永遠留在了臉上。
這一道傷疤對他的內心和身體都帶來了很大的影響,但越是困難來臨的時候,他的內心越堅定。 因為母親生前曾告訴他一定要好好讀書,為自己的人生闖下一番天地。
歷史的年輪從來都沒有將努力的人遺忘,上天還是十分眷顧這個既有天賦又勤快的小孩。在劉鳳誥三歲的時候,他就遇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個伯樂, 這個人是一位老師,名叫蔣元益。
蔣元益也是曾經在科舉考試中取得了很優異的成績才進朝廷做官的,但是由于多年沉浮不定,他的政績也相當一般,隨后他就來到了江西當一個教書先生, 在這里他與劉鳳誥相遇了。
遠離官場的蔣元益其實一直都處于郁悶的狀態,但是看到劉鳳誥這般努力,他決定幫這個孩子一把便收他為弟子。劉鳳誥的努力讓他在科舉考試中獲得了很大的成就。 只有15歲的他就考中了秀才,僅僅用了三年的時間,他又考中了舉人。
這樣的成就放在古代就屬于鳳毛麟角的人才了,成為舉人以后,劉鳳誥想要在官場中混的風生水起,但事實并沒有他想象的那麼簡單。 由于相貌丑陋,導致他在官場中一直都得不到支持,還有很多人嫌棄劉鳳誥的存在。
每當他想起自己硬傷時,他就會更加拼命的讀書,既然在官場不能夠風生水起,那就努力研究學問,終有一天是他的出頭日。 俗話說,「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也。」劉鳳誥的人生或許在伯樂的幫助下才能風生水起。
劉鳳誥在1781年再次遇到了人生的第二位貴人,他的名字叫李湖,李湖最欣賞的就是劉鳳誥寫的一手好詩。讀過對方的詩以后,李湖直接請求對方做自己的女婿。 劉鳳誥在李湖的支持下,準備在殿試中取得成就。
可殿試并不是輕輕松松就能夠通過的,劉鳳誥在考試的過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麻煩。由于他的眼睛上有一道深深的疤痕, 對他的視力產生了極大的影響,那麼他作答時間就要比其他人更長。
在考試都要臨近結束的時候,他都還沒有答完所有的題目。考官也看在眼里,可結束考試就得要強行收卷,這是規定。 在收卷的過程,考官看了一眼他寫的文章,瞬間贊嘆不已,稱其是難得的人才。
考場破例為他延長了考試時間,這一次經歷發生在他第三次殿試的時候,也是在這一次他終于獲得了最理想的成績。乾隆皇帝看了對方的試卷以后也是稱嘆不已,想要立刻與劉鳳誥見一面, 可是見了面以后讓乾隆皇帝大吃一驚,對方就是一個樣貌極丑的獨眼龍。
這讓乾隆皇帝瞬間就產生了很大的不滿。先前也有規定,五官不全者在科舉考試中是不能夠及第入仕的,但是乾隆皇帝又不能當著所有人的面承認自己是一個以貌取人的皇帝, 于是他就想要用出對聯的方式讓劉鳳誥知難而退。
乾隆皇帝在出對聯之前就表達了自己的想法,他聲稱 「聽說你才高八斗,那我就隨便考考你,若是真有大學問,我就重用,如果你只是空有虛名,那就不要怪我不認你這個人才了。」
其實劉鳳誥知道皇帝說這樣的話是為何,這其中一定是自己的樣貌讓其不滿。乾隆皇帝出了一個對聯,上聯便是「獨眼難登龍虎榜」, 在場的所有人都聽出乾隆皇帝對他的外貌很不滿,而這個上聯就是在成心挖苦劉鳳誥。
可是劉鳳誥的自尊并沒有受到打擊,以他多年對文學的研究,接下聯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于是他坦然自信的說出了下聯「半月依舊照乾坤」。 這句話充分表明了劉鳳誥內心對效忠朝廷的堅定。
他表示自己雖然外貌不揚,但是內心的一腔熱血一定能夠為朝廷帶來更多的利益,這樣的膽識讓在場的所有人都由衷的欽佩。乾隆皇帝也為了能夠讓自己有台階下,又出了一個題目稱 「東啟明,西長庚,南箕北斗,朕是摘星漢」表明自己就是劉鳳誥的伯樂,一定會重用他。
劉鳳誥也立即對出了下聯「春牡丹、夏芍藥,秋菊冬梅,臣是探花郎。」乾隆皇帝稱,既然你說出了「探花郎」這三個字,那就讓你做探花郎。 雖然你的樣貌有缺陷,但是并不影響你在朝廷中發光發熱,乾隆皇帝便賜予了探花。
乾隆皇帝還是非常認可對方的,于是讓他成了翰林院的編修,最后又提拔成了侍讀學士。乾隆皇帝想要讓這個人才將自己的能力放在實踐中,于是又讓他出任了提督廣西學政, 這便展現了乾隆皇帝對劉鳳誥的充分信任。
後來嘉慶皇帝上位以后,依舊對劉鳳誥十分的信任,嘉慶皇帝也看到了劉鳳誥身上的閃光點。他深知對方在文學研究方面頗有成就, 那不如去擔任山東學政和山東鄉試考官,為他選拔出更多的優秀人才。
除此有地位的學者還是會受到很多人的嘲諷,皇帝都不嫌棄他的長相,可是在朝廷上總有一些人還在輕視對方,甚至想要玩弄他。 劉鳳誥可不是一個唯唯諾諾的人,他面對他人的嘲諷都會直接打壓回去,因為他有底氣。
但是有學識的文人都會遭受污蔑或者小人暗算,劉鳳誥在一次喝醉酒后寫了一首詩, 他聲稱「山高皇帝遠,人少畜生多」來表達對宦官的不滿,可是這句話卻傳到了皇帝的耳朵里,皇帝立刻失去了對劉鳳誥的信任,認為對方居然拿畜生和自己相比。
最后還有鹽商賄賂想要讓自己的兒子通過科舉,而劉鳳誥正好就是其中改卷之人。這件事再次傳到了皇帝耳中, 劉鳳誥的位置不保,他將曾經信任多年的大臣貶去了偏遠的黑龍江。
被貶的劉鳳誥沒有放棄對人生的希望,而是潛心研究學問,只有不斷的提升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劉鳳誥在黑龍江也寫下了很多詩歌,嘉慶皇帝看到這些詩以后還是十分佩服的。 1818年,嘉慶皇帝再次復用了劉鳳誥,直到他六十歲辭去官職,在揚州度過了自己的晚年。
劉鳳誥的人生經歷是傳奇的,想要有所成就,第一步就不能放棄自己。很多人因為自身條件不足,選擇自暴自棄, 在此時此刻最應該做的事情就是努力改變這一切。
所以好看的人要比樣貌丑陋的人獲得更多的資源這句話不一定就是對的,如果以樣貌進行評判,那麼內心的善良和堅韌就應該算什麼呢?樣貌只是附加條件,有學識、內心堅定等品質才是人的內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