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明朝第五位皇帝,600年來,身上的謎團至今無解
2023/07/17

說起明朝攏共不到三百年的統治時間,滿打滿算十六位皇帝,但是每一位皇帝身上都有許多的故事。

洪武帝的狠辣、建文帝的消失、永樂帝的奪位,好色不理朝政的、寵幸宦官不理朝政的、喜愛做木工不理朝政的,差點被宮女勒死的,在紫禁城差點被打死的,國破家亡自己上吊自盡的……

明朝這些皇帝這些亂七八糟的事可以說是數不勝數,其中的疑團更是不勝枚舉。

不過這些疑團其實或多或少都能有個解釋或者理由,然而明朝的第五位皇帝朱瞻基的身上,卻有著至今600年都無法解釋清楚的疑團!

到底是什麼樣的事情讓所有人都摸不到頭腦?當時具體的情況又是什麼樣的呢?

傳世圣孫和好戰漢王

要說朱棣身邊最得寵的兩個人,一個就是他的「傳世之孫」朱瞻基,另一個就是他最喜愛帶在身邊的漢王朱高煦了。

而這個困擾了許多人的政治疑團,就是出在了這兩個人的身上。說起來這兩個人也確實不是冤家不聚頭。

自打有了朱瞻基這麼個皇孫,朱高煦就好像總是節節敗退,甚至到了最后出現了所有人都無法理解的情況。

這個情況具體怎麼回事就是后話了,想要了解這件事主要先要了解這兩個人的往事與恩怨。

朱高煦就像是他的出生排名一樣,一直都是一個老二,不過他也不是做了一輩子的老二,其實剛出生的他是父親心中的「老大」。

為什麼是「老大」呢?因為朱高煦是朱棣最喜歡的孩子,是超越了其他所有孩子的那種喜歡。

因為老大朱高熾身闊體胖體質不好,所以無論是習武還是打仗,朱高熾都比不了他的弟弟們。反倒是在掉書袋這種事情上朱高熾很是玩得起來。

這樣的情況對于好武的朱棣而言可并不招人喜歡。

而且朱高熾不像他們老朱家的人,非常的溫厚寬容,遇事也總是不急不躁,是個十足的慢性子。

朱棣也很是不喜歡他這個樣子,朱棣這種位高權重、自信賢明的人,最喜愛臨水自照,喜歡的都是和自己一個模子的人。就像朱高煦性格就非常的像他。

所以還是燕王的朱棣每次有事情出門都是帶著朱高煦和他們的三弟朱高燧,而朱高熾就只能獨守陣地,等他們回來。

這種情況一多,朱棣的寵愛自然更加是涇渭分明。然而事情的轉折發生在了建文元年,皇長孫朱瞻基出生了。

朱瞻基出生的那年,正好是朱允炆坐上皇位的建文元年。

不知是朱棣的日有所思還是因為他天命所歸,在朱瞻基待產的時候,朱棣做夢夢見了他的老父親朱元璋送給了他一個大圭,這東西是過去帝王使用的玉器,是權力的象征。

夢醒之后朱瞻基便出生了,這兩件事的接連發生好像是上天在給朱棣什麼提醒,這兩件事的發生也因此激勵了朱棣謀朝篡位的野心。

奶娘將朱瞻基抱到朱棣面前的時候,朱棣十分的開心,因為這個朱瞻基的眉眼像極了朱棣,朱棣這種喜愛臨水自照的自戀者自然是對這個皇孫更是非常的喜愛。

許許多多的巧合合在一起,朱瞻基成了朱棣心尖尖上的皇孫,加上又是長房嫡長孫,朱棣看著他更是笑的合不攏嘴連連說這個孩子是他老朱家傳世昌盛、天命所歸的有福之人。

這麼一來,寵愛一下子就都是朱瞻基的了,連帶著朱高熾都喝到了湯。此時的朱高煦自然是不高興的。

不過這個時候也沒給他機會發作,因為還有幾個月朱棣就要領兵造反,去和自己的侄子搶皇位了。身為朱棣身邊最得力的兒子,朱高煦自然也是要率兵出征。

而朱高熾還是一樣守家,不過這次的朱高熾做得實在是好。朱棣帶著二兒子、三兒子領兵在外的時候,是朱高熾穩坐北平,把持全局。

即便是面對外面的征討大軍來勢洶洶,但是朱高熾也沒有像是朱棣以為的那樣慌亂逃竄,而是親自登上城門指揮戰局,妥善管理著北平城內的所有事情。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功績與嫡長子的身份,朱高熾在北平城內也是備受贊譽的。

所以等到朱棣登基第二年,眾臣開始討論起國本之爭的時候,朱棣也犯起了難。而這個時候朱瞻基再次發揮了作用,給了他的二叔當頭一棒。

眾臣各執一詞,吵得是不可開交。

以前的朱棣最不屑的就是這個所謂的嫡長子繼承制,因為這個制度,他們的大哥父寵母愛穩坐釣魚台,而他們幾個甚至都不敢生出奪嫡的野心來。

就算朱標去世了,老皇帝也依舊要追崇這個說法立了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皇帝。這是朱棣非常不滿的事情。

但是現在這一刻,這個問題擺到了朱棣面前,他才明白了所謂嫡長子繼承制存在的意義。立賢這個說法,實在是縹緲了些。

戰功赫赫是賢、愛民如子是賢、群臣擁護是賢、才藝斐然是賢,那一個才是做皇帝最賢德的標準,總有人能爭出個一二條來,根本就沒有個準確的說法。

但是嫡長子這個身份那卻是實打實存在的,早生幾年甚至早生幾個時辰,那都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不容其他人辯駁。

這樣意圖謀朝篡位之人就沒有了合理的理由了,朱棣自己的皇位來路不正,被后世人指摘,他自然不希望自己的后世皇位都是這麼來的。

他需要一個合理的借口按住朱高煦等人,把位子交給朱高熾。

而這個時候,解縉來到了朱棣面前,高談闊論了這麼一番。不止如此,他還說出了一句最讓朱棣寬心的話:「好圣孫!」

近水樓台,失之交臂

是啊,兒子并不是一無是處,而且他還有個最得意的孫兒,朱棣也不可能真的就讓朱高熾一家再也抬不起頭來。

這一句話解了朱棣的困惑,也解了朱高熾一家的燃眉之急。但是卻惹惱了外出辛辛苦苦打仗的朱高煦,他原本以為仗著自己的軍功可以和自己哥哥爭一爭,沒想到栽在一個小娃娃身上了。

在朱高煦看來,沒有這個小娃娃,他哥根本就整不過他。朱瞻基還不會說話,他和他二叔的梁子就已經積得很深了。

同樣因為這個國本之爭,在朱高煦心中埋下了奪位的種子,才有了后面這個疑團的發展。

因為大臣的勸解和好皇孫的加持,朱高熾成了皇太子。

朱高熾知道這個孩子的功用之后,只怕是恨不得燒香拜佛感念上蒼的恩德了。

確實有了這個孩子之后,朱高熾的位子越來越穩。其實朱高煦和朱高燧也不是沒有動過奪位的心思,但是皇帝對皇孫的喜愛有目共睹。

朱棣那一輪的兄弟都怕朱元璋,朱高煦這一輩自然也不敢開罪朱棣這位老爺子。

所以他們想要攪亂一切只能等到朱棣死后再做盤算了。朱棣去世后這個時候的漢王也確實動了起兵動亂的心思。

不過沒想到漢王叛亂的消息泄露了出去失敗了,而他的哥哥技高一籌,不僅將消息隱瞞了足足兩個月,待自己準備充足之后再行公布,同時他也將自己的兒子朱瞻基立為了太子派到了南京,準備起了遷都的計劃。

比起他的哥哥,朱高煦的叛亂真的是兒戲。朱高煦害怕大哥拿著這件事說事,但是他們的大哥一直都是一個好脾氣的人,面對這件事竟然也是一如既往的沒有嚴懲朱高煦,反倒是給他迎來了京城,封他的孩子們做了世子和郡王。

膽戰心驚的朱高煦看著這一切,以為自己敗局已定,再也掙不上皇位想著安穩度日的時候,老天卻又跟他開了個玩笑,朱高熾做了十個月的皇帝,駕崩了。

朱高熾的身體狀況一直都不是很好,也是因為這個所以他幾乎沒有辦法帶兵打仗,只能讓弟弟們獨攬戰功。

朱高煦也是因為看到了這一點,一直都在盤算著其他的心思。不過朱高煦沒想到這一切來得這麼快。

不過朱高煦這個時候也不是完全沒有對手了,朱高熾沒了,但是朱瞻基這個時候已經長大做了不少事情了,完全有能力和自己的二叔斗上一斗。

所以現在的朱高煦想要安穩坐上皇位,就得先解決了朱瞻基。不過朱瞻基還是在南京,等他往回趕至少需要半個月,根本就來不及。

朱高煦完全可以學著自己的哥哥,先自己秘密安排,再在朱瞻基的必經之路上做好埋伏做了他,這樣他就完全可以有備無患的坐上皇位。

然而事實是,即便朱高煦比朱瞻基離皇城近這麼多,但是他依舊沒有搶到皇位。沒搶到也就罷了,他在朱瞻基路上做的埋伏此刻也完全沒有起作用。

他確實安排的刺客準備在朱瞻基回到北京的必經之路上進行埋伏,然而等到朱瞻基都到了北京之后他才發現,他的埋伏完全失靈了。

朱瞻基根本沒走他埋伏的那條道,朱瞻基甚至安安穩穩地到了北京進行了登基,而朱高煦卻束手無策完全沒有下一步計劃。

明明朱高煦是近水樓台,完全可以伺機而動,他到底為什麼一直都沒有行動?而他對朱瞻基的行動也是為什麼會失敗的呢?

朱瞻基順利坐上了皇位,而朱高煦成了跳梁小丑,最后甚至被朱瞻基燒死在了銅缸之中。

沒人想的明白其中的緣由,所有人都覺得應該朱高煦是棋高一著,會有更多的機會,但是最后確實是朱瞻基爆冷當上了皇帝。

別說后人不理解,即便是當時的史官們也未必理解。朱瞻基到底是如何步步為營甚至躲開了朱高煦的埋伏順利登上皇位的。

而且在朱瞻基的身上還有許多的疑團,他比朱高煦提前到了北京城邊,但是他完全沒有著急進去,反而是在三十里外的良鄉先歇了腳。

等到朱高熾的傳位詔書真的出來之后他才進的城。

而他剛進了京城,他的父親就恰好在此時一命嗚呼,一切都巧合的不像話。

然后面對這樣的事情,朱瞻基卻沒有忙著悲傷,反而是在他父親離世的九天后匆忙地進行了登基,一切都十分的倉促,完全不像他父親一樣準備充分。

這一切的一切組成了這個謎團的謎面,所有人都想知道當時發生了什麼,但是完全沒有相關的內容,后人們只能通過抽絲剝繭,一步一猜的方式去理解這件事背后的故事。

多番猜測,三種可能

很多的猜測出現在這個故事之中,不過總結下來最有可能的大概只有這三種。

一個說法是說一切都是深謀遠慮的朱高熾的安排。朱高熾這個人表面寵辱不驚,但是他做的許多事都可以看出來他的心機深沉。

在政治爭斗之中,其實無論是朱瞻基還是朱高煦都未必是朱高熾的對手。

從朱高熾登基時候的決斷來看就能窺得一二他的政治才能。再者說一家領兵打仗的粗人,確實也都斗不過一個心思細膩、坐鎮朝綱幾十年的文人太子。

猜測說朱高熾明知自己天命不祐,所以老早之前他就跟朱瞻基說好了,讓他自己做著準備。

為了不落人話柄,所以他給了朱瞻基蓄勢待發的機會,但是卻把他打發的遠一點,這樣朱瞻基也能順理成章繼承皇位,不落下一個貪圖皇位,謀害父親的名聲。

這樣的說法有一點可信度,但是整體紕漏很大,真心想要給孩子鋪路,大可直接把當時已經是太子的朱瞻基留在北京。

朱高熾要是真知道自己要死了,自然也不會把朱瞻基打發的這麼遠,給朱高煦從中作梗的機會。

拿皇位做賭注賭一賭是弟弟還是兒子跑得快,這可不像是聰明人會做的事情,再者朱高熾也不是這樣的性格。

第二個說法就是說朱瞻基其實看出來了父親的命不長久,所以他到了南京之后就隨時做著準備往北京趕。

這一點其實和上一點問題是一樣的,但凡朱瞻基真的覺得朱高熾命不久矣,他為什麼要答應去南京這件事。

他的叔叔封地在山東,他和他叔叔中間差的距離可不是一星半點,但凡他叔叔朱高煦有一步做成功了,朱瞻基都沒有機會再和他叔叔斗下去了。

這樣的說法缺少有力的依據和合理性,無法完整的解釋這件事情。

最后一個說法,也是這個故事里最陰謀論的說法,是說朱高熾的死因是朱瞻基一手促成的,簡單說很有可能是朱瞻基殺了他的父親。

這一點大多是根據后續的疑點自行揣度的產物。很多人覺得朱高熾的身體雖然不好,但是也絕對不可能到做皇帝不到一年就直接一命嗚呼的地步。

朱瞻基提前到了北京城邊等待,進京時機的巧合都說明了有人配合朱瞻基殺了朱高熾,等到里面的人得手了之后才讓朱瞻基拿著詔書進到北京。

這樣不僅順理成章而且表面上沒有什麼可以指摘的地方,朱高熾的死表明上的情況就是朱瞻基完全沒有參與,所以也不會有人懷疑朱瞻基的動機,進而去查驗朱高熾的尸體。

這個說法一經推出,各路兇手之說眾說紛紜,有說是朱高熾的貼身近侍和朱瞻基聯手,更甚者有說是朱瞻基的母親張氏親手毒殺了自己的皇帝丈夫。

這些話說來說去都是無端的猜測,根本沒有任何的證據可以證明,而且其實仔細想想就可以推翻。

先說最離譜的,張氏后世活了很久,無論是做皇后還是做太后,滿個前朝后宮也沒有比她更尊貴的女人了,她何苦多這一手,落個殺夫的名聲。

再者朱瞻基是兇手的說法也經不住推敲。但凡他有心想要奪權,為什麼不在他還在北京,他父親還沒登上皇位的時候下手,那個時候更快更方便。

為什麼要讓他父親平白無故做了十個月皇帝之后再下手,這前后根本說不通。

所以這些說如今已經是死無對證,我們這些后人的無端猜測也只能作為閑談存在了。

往事如煙如今再也不得探究,許多說法也經不起拿捏琢磨,無論如何這些事真實的成因恐怕只有這些當事人才知道了,歷史之中詭譎之事常有,正是這些沒有結果的故事才能更多地勾起后人對于歷史的探究來吧。

經常這樣對你的人,其實就是看不起你,不要深交了
2023/08/09
「男人無能,一看便知」,沒出息的男人離不開這三句話
2023/08/09
平平無奇的小個子女生,當模仿博主穿搭提升衣品后,整個人都變了!
2023/08/09
60歲女性著裝小貼士:裙子要過膝,褲子要寬,顯得苗條又優雅
2023/08/09
老照片:老外眼中的1908年成都,百年前的成都更漂亮!
2023/08/09
狗狗忠不忠心,摸它這幾樣東西,就清楚了
2023/08/09
這7種狗沒有「攻擊性」,不用怕被咬,很適合家養
2023/08/09
研究發現:夫妻雙方在這個年齡段,生出的孩子智商更高,你知道嗎
2023/08/09
父母再累再忙,也不要讓這3種老人幫忙帶孩子,容易把娃養「廢」
2023/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