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問大家最理想的家庭模式是什麼?大多數父母都會毫不猶豫地回答,兒女雙全。
兒女雙全在國人眼里是很圓滿的存在,也是天大的福氣。所以有幸兒女雙全的父母就成了別人眼里的人生贏家,自己也倍有面。
但是身邊一些兒女雙全的家庭,父母年輕孩子還小的時候,父母看起來享福。但老了卻不一定。等老了才知道,兒女雙全的家庭面臨的麻煩更多,現實不容反駁。
對于兒女雙全的父母來說,如果本身重男輕女思想比較嚴重,再加上經濟條件不太好,那麼注定從小就虧欠女兒。尤其是姐弟組合的家庭,姐姐作為女兒,并作為家里的老大,從小被教育要讓著弟弟,要幫著父母,要照顧弟弟。
這種家庭長大的女孩,懂事的早,小時候會成為爸媽的得力助手,在金錢和資源上盡量不給父母添麻煩。很多家里的姐姐早早工作掙錢給家里貼補了。
但很多重男輕女的父母覺得理所當然,一邊享受著女兒的貼心和付出,另一邊卻又不停壓榨女兒的資源,貼補到兒子身上,最明顯的就是兒女各自成家后,赤裸裸把女兒當外人,出錢出力生病養老找女兒,好處都是兒子。
這種家庭的女兒不覺醒,那就是妥妥的伏地魔。但是婚后一旦覺醒,就會慢慢與娘家疏遠,不會再過多投入。到老了女兒就當自己嫁出去了,不再管娘家的事情。而一直被偏愛的兒子享受慣了,更擔不起責任,那麼父母晚年的境況不容樂觀。
當然,有一些兒女雙全的父母,思想觀念比較先進平等,覺得兒女都是自己的孩子,理應各方面都是一樣。所以兩個孩子享受的待遇什麼的都差不多。
等各自結婚成家的時候,也想最大程度上做到公平。但是如果兒子先結婚,這個時候兒媳的態度和想法很重要。有些兒媳雖然是女人,但她們覺得嫁出去的女兒根本無權繼承娘家的財產,公婆想要給小姑子大姑子分財產,她們第一個不同意,為此會和婆家鬧得不可開交。
而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的女孩,更接受男女平等的思想,她們敢要敢爭取自己的權益。
當結婚成家時,關于嫁妝關于帶孩子她們會向自己父母提要求。
但娘家如果嫂子或者弟妹不太愿意,家庭就會雞犬不寧,父母夾在中間左右為難,甚至兩邊都沒落好,女兒有怨言,兒媳更是對公婆一百個不滿意。最后一大家子互不來往。
我身邊就有這樣一個家庭,兒子結婚有孩子后,兒子要媽媽幫著帶孩子。女兒有孩子后,說媽媽幫著哥哥帶了,也要給自己帶。因為這嫂子和小姑子沒少吵架,父母夾在中間天天受累還受氣。後來一氣之下把房子賣了去外地,兒子女兒都不知道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