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芳最終選擇背叛劉備,投降東吳,其中的罪魁禍首正是劉備的義弟、義薄云天的「武圣」關羽!
需知道,糜芳與劉備的關系可是相當的鐵,按理說是不應叛蜀投吳的。
了解三國歷史的網友應該都知道,徐州糜氏一族對劉備的重要意義。據史料記載,糜氏先祖世代經營墾殖,富可敵國,養有僮仆、食客近萬人,是徐州巨富。
在劉備創業之初,糜氏一族可是劉備的「天使投資人」、「錢袋子」。糜芳與兄長糜竺不僅在劉備落難時將其迎入徐州,出錢出力資助劉備,而且還把自己的妹妹糜夫人嫁給劉備,使劉氏與糜氏建立起牢固的政/治同盟。也就是說,糜芳不光是劉備的元老級部下,同時還是他的二舅子。
從徐州開始,糜芳便與兄長糜竺一路追隨劉備,輾轉鄴城、汝南、新野、江夏等地。期間不論劉備多麼落魄,多麼艱辛,糜竺也始終沒有叛逃。由此可見,糜芳對劉備可是忠心耿耿的。
可惜,追隨劉備二十余載的二舅子,最終卻被關羽給逼反了。
赤壁之戰勝利后,劉備集團的勢力得到快速發展,快速達到頂峰,一度具備爭奪天下的資本。當時,劉備讓關羽鎮守至關重要的荊州地區,同時任命糜芳為南郡太守,鎮守江陵;讓傅士仁鎮守公安,以此支援和策應關羽。
然而,關羽自水淹七軍后,威震華夏,為人便越發驕縱自大,目中無人。即便是被曹操盛贊為「生子當如孫仲謀」的孫權,也一樣被關羽瞧不起。襄樊之戰前,孫權曾派使者上門向關羽提親,結果關羽卻絲毫不給面子,直接當著賬中眾人的面,對慫使臣說:「虎女焉能嫁犬子」!
試想想,關羽連孫權這等大boss都不放在眼里,又怎麼可能會給糜芳和傅士仁好臉色看呢?事實上,糜芳和傅士仁在荊州支援關羽期間,可沒少遭后者的輕慢和藐視。甚至僅因為一次輸送軍資的任務無法完成,便橫加怒斥,甚至揚言事后要嚴懲兩人。所以,后來糜芳的叛蜀降吳,毫無疑問,關羽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據《三國志·關羽傳》記載「自羽之出軍,芳、仁供給軍資,不悉相救。羽言「還當治之」,芳、仁咸懷懼不安。
」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關羽出兵后,負責為其供給軍資、糧草的糜芳和傅士仁因為沒能完成任務。關羽就毫不留情的直接放狠話,回來再好好收拾糜芳和傅士仁,而這最終便直接導致兩人在關鍵時刻投降東吳。
平心而論,糜芳實際上也算是厚道,并不像影視作品中所刻畫的那般窩囊。因為,在傅士仁開城投降后,糜芳剛開始并沒有隨即而降,而是依城拒守,等待援軍。可眼看關羽遲遲不派軍來救,又想到關羽對自己的種種輕慢,同時又害怕關羽治他的罪。最終,糜芳才架不住呂蒙的一再勸降,選擇開城投降吳軍,以保全自己和城中軍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