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婆身為弱女子,為何六界之內無人敢動?你看她的丈夫和爹是誰。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孟婆這個名字經常浮現在我們眼前,她的形象多種多樣,有的說她是煮湯的老婆子,有的說她是孟姜女,但今天我要帶大家了解一個有關孟婆的不同版本的故事——她就是堯帝的二女女英,同時也是風神。
這個版本的故事最早見于中國古代的志怪小說《山海經》。據其記載,孟婆的真實身份,是堯帝的二女女英。書中揭示了一個驚人的事實——孟婆不僅是堯帝的女兒,更是一位可以掌控風雨的神靈。在《南越志》中,也曾記述到颶母,在這里說的就是風神。這個觀點在其他古籍中也得到了一致的認同,孟婆總是和風神聯系在一起。
女英這個名字我們并不陌生,她與姐姐娥皇一同嫁給了舜帝。當舜帝離世后,二人悲痛欲絕,紛紛跳入湘江自盡。然而,這兩位美麗的女神并沒有就此消逝,而是分別化身為湘江女神和風神。娥皇成為湘江女神,而女英則化身為風神,掌管九江。
這里我們不禁要問一個問題:為什麼一個能掌控風雨的神靈,沒有在天庭任職,反而要到奈何橋去守孟婆這個職位呢?
原來,在孟婆擔任奈何橋的煮湯人之前,人們在轉世時不能忘記前生的記憶,這導致了各種問題的出現。于是,出于對人間的管理,天庭派遣了孟婆去讓魂魄拋棄從前,從而避免了混亂。這就是孟婆最終成為地府孟婆的原因。
在諸神之選中,孟婆以其獨特的歷史背景和超凡的經歷被視為最佳人選。這位曾經的風神,因丈夫離世的悲劇,淚水落在竹子上,成就了一片湘妃竹林。她以個人的痛苦和悲傷制作了能讓人忘記過往的孟婆湯,讓無數苦痛的靈魂得以解脫。即使她在地府服務,監管著生死輪回之門,但她并不屬于地府的管理之列,她是天神的身份,位高閻王之上。
對于這樣的論斷,有人可能會質疑,閻王和孟婆都是神職,為何孟婆的地位卻要高于閻王呢?答案在于孟婆的資歷深厚。
在隋唐之前,地府的主宰是泰山府君,而閻羅王是從印度傳入中國的。只有在印度佛教逐漸流傳到中國之后,閻羅王才被人們視為地獄的主神。而孟婆,她的存在則遠早于這些變動,追溯到兩漢時期,乃至更早的上古時期,孟婆就已經在地府服務,比閻羅王早了不知幾何。
孟婆不僅身負風神與冥神的雙重身份,她的家族更是神仙之家。父親和丈夫分別是堯帝和舜帝。這兩位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他們不僅名列于三皇五帝的序列中,還是天庭的重要人物。孟婆的父親堯帝是天官,又叫紫微大帝。而孟婆的丈夫舜帝則是清虛大帝。
在那遼闊的天庭之中,除了那位坐高于云端的玉皇大帝,有一對夫妻,他們的地位也同樣被眾神尊敬,那就是孟婆及其伴侶。他們的親族,更是顯赫無比,光環璀璨,各有各的神話和傳說。
孟婆的祖父,帝嚳,是那位大名鼎鼎的黃帝的直系后裔,更是東方殷族的天帝,被譽為「最后的」大天神。孟婆的祖母姜嫄,她的名字在眾神之間流傳,那麼崇高,那麼神圣,被尊為圣母。
孟婆的阿姨,月之女神嫦娥,以及阿姨夫后羿,他是那個傳說中射下了九個太陽的神射手。孟婆便是這樣的大家族出身,她在天庭中猶如鳳凰一般自由自在。
而且,即便是孟婆的哥哥和兒子,他們并未加入仙界,卻都是人間的王者。一個這樣的背景,敢問有幾人能夠招惹?
孟婆不僅有著尊貴的血統,她本身的實力也令人敬畏。她不只是熬制孟婆湯的老婆婆,她擁有呼風喚雨的神力。在奈何橋,所有來生者,無論他們曾是尋常百姓,還是高高在上的帝王,都必須服從她,乖乖地喝下那碗孟婆湯。這并不是因為湯的美味,或是他們有什麼想要遺忘的過去,而是因為孟婆的力量,壓得他們無法反抗。
孟婆既然是神仙,那麼她的真實面貌也自然不會是老婆婆的樣子,而是一位美艷絕世的女子。
女英是如何的美麗呢?請參考《楚辭·九歌》的描述,"當女英踏上北洲,只是望她一眼,我便憂郁不已,我在夢中與她相遇,到了我不想醒來的地步。"
詩詞里,古人將美女描繪成「侄女似姑」,意謂姑姑之美,侄女必定如此。而在我們的神話中,女英正是大美女嫦娥的侄女。你可曾想過,一位比天還要高,比海還要深的美女,怎會擁有一個長相平凡的侄女呢?
至于孟婆的形象,大眾的印象中,她是一個賣湯的老婆婆。然而,當年她在舜帝面前羽化成仙的時候,她可是青春嬌嫩,少女的面容。那麼作為仙人,怎會因為歲月的流逝而變老呢?或許,大眾眼中的孟婆老婆婆,只是她自己想要顯現出來的形象,或者只是傳說中的誤解。
然而,孟婆只存在于我們的神話故事中,并沒有在真實的世界中出現。那麼,她的故事為何一直流傳至今呢?是否我們真的相信她在奈何橋邊賣湯,讓我們忘記過去,重新開始生活呢?
不是的,我們并不是真的希望能忘記過去的所有。相反,我們害怕忘記,因為我們對過去的留戀和不舍。也許我們期待在未來的某一天能重逢,重新認識彼此。也許再次相見的時候,我已經完全忘記了你,但只要我們還在一起,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