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三國走得最冤的5位名將,曹魏東吳各一位,蜀漢3位,都是誰
2022/11/30

三國亂世,天下無數英雄豪杰,皆會于此。

當硝煙散去,他們也一個個走完了自己的生命。

有的人帶著「神龜雖壽,猶有竟時」的慨嘆離去;

有的人帶著「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憂慮離去;

有的人,則帶著「一生一世,永為魏臣」的詭笑離去;

而有的人,則帶著極度的冤屈,消失在歷史的長河……

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三國時期ㄙˇ得最冤的5位名將。

1.陸遜——火燒連營八百里,卻敗于自家之手

陸遜之ㄙˇ,還得從孫權不講原則這件事說起。

孫權共有七個兒子,大多異母所生,而 孫權從稱王、到后來的稱帝,直到臨ㄙˇ的前一年, 整整三十年,竟沒有冊封過一位皇后

妃嬪無嫡庶之分,等同于兒子無尊卑之別。

所以,當孫權逐漸老去, 兒子們便開始對皇位蠢蠢欲動了,畢竟大家從名義上來說都是公平競爭,最后形成了兩股勢力—— 「三兒子」孫和與「四兒子」孫霸。

但這可不是什麼民主選舉,而是政治斗爭,其中的犧牲品,就有陸遜。

類似的「奪嫡劇情」,相信大家也都熟悉了。

在充滿誣陷、栽贓、算計、勾心斗角的「二宮之爭」中,孫權父子關系惡化,陸遜牽連其中。最后在孫權的屢次派人逼問下,陸遜不勝憤忿而卒,以悲劇結束了自己的人生。

縱觀陸遜之ㄙˇ,還有一個原因——功高震主。

陸遜一生,為東吳屢立戰功,曹魏、蜀漢都對其頗為忌憚,而 晚年的孫權,越來越昏庸,疑心病也越來越重,擔心陸遜將來奪走自己辛苦打下的東吳,故而在太子之爭時,趁機去掉心里這塊石頭。

可以說, 陸遜是被孫權活活逼ㄙˇ的,他的ㄙˇ,又與那韓信,異曲同工。

而等到孫權清醒了,已來不及了,他痛哭流涕地對陸遜兒子說:「我過去聽信讒言,犯了錯,疑心你父親,實在是對不住你啊!」

遙想當年,陸遜火燒連營八百里,打得劉備病倒白帝城,怎奈何,終敗于自家之手……

2.關羽——一生重「義」,卻ㄙˇ于他人之「不義」

說到「火燒連營八百里」,不得不提劉備當時執意伐吳的原因——為云長報仇。

關羽也是三國時期ㄙˇ得很冤的名將。

彼時,「美髯公」勢如破竹,一路披荊斬棘,水淹曹魏七軍,威震華夏。

可誰曾想, 東吳人擅自撕毀與蜀國的盟約,背后襲擊關羽,導致其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最終和長子關平于臨沮被斬。

關羽一生重義,早些年,他被曹操俘獲。曹操求賢若渴,對關羽尤為欣賞,費盡了心思,又是設宴、送金,又是為其向朝廷請功,關羽均不為所動。

關羽對曹操心懷感激,但一再告訴對方「事主不忘其本」——只要得知劉備去向,必千里尋之。

后來,白馬之戰,關羽刺顏良、誅文丑,算是報答了曹操對他的恩情。

然而, 正是這樣一個講求信義之人,卻最終ㄙˇ于他人之「不義」,令人唏噓不已。

好在曹操對關羽進行了厚葬,并令洛陽的文武百官前去祭祀。

3.孟達——「神仙打架」的棋子

孟達之ㄙˇ,實際上是 三位「神仙」的對決——蜀漢諸葛亮、曹魏司馬懿、東吳陸遜。

這件事的背后, 包含著不少高深之計,我們來詳細聊聊。

其實,上面所提到的關羽被斬,與孟達亦有聯系。

當時,關羽曾向孟達、劉封求援,但二人都不喜關羽,故不愿出兵,終導致關羽被圍于江東。

事后,得知云長ㄙˇ訊的劉備,悲憤交加,命人將劉封斬首, 孟達雖逃過一劫,但夜長夢多,他擔心日后必有一ㄙˇ, 便連夜帶著人馬投奔了曹魏。

來到魏國后,孟達仍不受待見。 魏臣認為他非誠心來降,需時時提防,除了三個人不這麼想:一個是 曹丕,在他看來,「此人乃將帥之才」,另外兩個,是其 好友桓階、夏侯尚

當這三個為他「撐腰」的人都離世后,孟達的境遇可想而知——那種危機四伏的感覺又來了。

就在這時, 他收到了一封信,來自蜀國舊友李嚴

當年的白帝城,劉備給阿斗指派了 兩位托孤大臣,一個是 諸葛亮,另一個就是 李嚴

李嚴信件的大意就是:老兄,在魏國是否安好?還打算呆多久?差不多就回來吧! 我和丞相都等著與你共謀大事吶!

如此危難關頭,收到這樣的問候,孟達感動壞了,估計就差「臨表涕零」了。而說起那個男人——諸葛亮,果然,很快,也親自寫信,希望他回來。

孟達一一回信,表示感謝,但他的態度猶豫不決,縱然思念蜀國,但投蜀這件事非同小可。

然而,之后發生的一件事,堅定了他的想法。

一天,有個曹魏參軍來到他府上,說皇上曹叡在洛陽召他覲見。

孟達聽后,大驚,第一反應就是—— 他和李嚴、諸葛亮寫信的事被人告密了!

這還了得,若是去洛陽,怕是去送人頭的!

不過,孟達并未就這麼跑去找李嚴,他還算精明,他時任新城太守, 新城的位置不錯,離魏、蜀、吳的距離都差不多,就像一個三角形的中心。

于是, 他又開始打東吳陸遜的主意了,告訴后者自己即將恢復「自由身」,言下之意,就是 問問:你東吳這邊能給我多大權?多少兵?多少錢?

當然,孟達也想順便等等,看曹魏這邊到底什麼情況。 所以,這樣一來,時間就被耽擱了。

神機妙算的孔明見此情形,立刻懂了孟達所想,為了防止事態有變, 孔明連夜想出一條計謀:他派人到曹魏的魏興郡太守申儀那邊去投降,投降是假,但必須告訴申儀「孟達要反了!」

很快, 連遠在宛城的司馬懿都得知了消息,他給孟達寫信一封:孟達兄啊!近日聽聞有人散布謠言,說你要反叛,我聽后實在太氣!

那諸葛亮著實狡詐,竟派人來離間我們的關系!想當年,將軍你拋棄那一生失敗的劉備,來我大魏,投奔明主,將軍的一片赤誠之心,我現在依然記得啊!但那些蜀國人呢,對你仍懷恨在心,居然試圖破壞你與大魏的關系,這是要置你于ㄙˇ地啊!

孟達看了,這才明白——原來皇上之前根本不知道他與李嚴、孔明寫信的事,只是誤會一場。

一時之間,他又陷入了猶豫。

此時, 孔明又來信,催他快點投蜀,還問他是不是被那司馬懿忽悠了? 孔明告訴他:「那司馬懿表面上安撫你,實則是要滅你啊!」

孟達回信:孔明兄,不急,司馬懿若要攻打我,必先上報曹叡,前后起碼要一個月,到那時,我的城防早就加固好了。

結果, 八天之后,孟達見到的景象,令他徹底懷疑了人生—— 那司馬懿居然站在城下!!

從宛城到新城,1200里之隔,八天,這何止是神速,簡直就是從天上掉下來的。

孟達趕緊向諸葛亮、陸遜求救,結果司馬懿早做好了準備,蜀、吳的兵全被攔在半路。

半個月后,城破,孟達被斬,司馬懿提著人頭,回洛陽了。

【分析】

孟達—— 自認為「螳螂」,殊不知,「黃雀」即便千里之遠,也能日夜疾馳,來你后頭。

魏興郡太守 申儀——與孟達關系向來不和, 自始至終都是那個告狀的人

諸葛亮——「 孟達若生,絕不能做魏臣;孟達若ㄙˇ,那也必須分散掉曹魏中路的兵力。一切,都是為了以隴西為起點,一路平推,討伐中原,興復漢室!」

陸遜——「可惜東吳未得漁翁之利。

司馬懿——「 先安撫,后急行,最后除之。孔明、陸遜,我司馬仲達,先露一手了!」

4.張郃——司馬仲達,你究竟有意還是無意?

司馬懿除孟達,算是讓諸葛亮、陸遜知道了他的厲害,而這件事其實是發生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前。

到了蜀漢第四次北伐時,司馬懿又做了一件事,這件事,后來被視為三國謎團之一——與張郃之ㄙˇ有關。

對于張郃,諸葛亮是很記恨的。當初第一次北伐,本來形勢一片大好,就是因為張郃攻破了街亭,再加上馬謖的不中用,導致蜀軍糧草被斷,只得無奈撤兵。

而在之后的三次北伐中,孔明也沒少吃張郃的虧,蜀漢對其十分忌憚。

但現在,來到第四次北伐,諸葛亮居然輕輕松松地就把張郃滅了。

張郃被除,不像孟達那麼復雜,事情前后很簡單:

蜀軍、魏軍對峙時, 蜀軍的老毛病又來了—— 糧草不夠了(這次是李嚴的「鍋」), 只好撤軍

此時, 張郃帶2000兵,追擊蜀軍,結果在木門遇伏,身中百箭。

那麼,是誰讓他去的呢?

也只有大都督司馬懿能驅使張郃了。

按理說,兵法講究窮寇莫追,況且孔明精通兵法,善于埋伏,故而不該追擊蜀軍,就算要追,也不該讓張郃這樣的大將去。

而且,據史料記載, 張郃曾建議過司馬懿,說不宜追擊,但司馬懿執意要追。張郃無奈,畢竟軍令不得違抗,只能服從。

于是,后來就有人猜測了: 這是司馬懿借諸葛亮之刀,除掉了張郃。

這肯定是基于最終的高平陵之變、司馬家族篡曹魏的史實而猜, 人們就說:張郃一生忠于曹魏,又頗有威望,如若司馬懿不除張郃,怕是高平陵之變,他就要毀于張郃之手。

當然,至于真相如何,也只有司馬仲達自己知道了。

5. 魏延——謀反而ㄙˇ,千古冤案

在蜀漢第五次北伐的過程中,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然而,孔明前腳剛仙逝,部隊后腳就爆發了 內亂,彼時的蜀國第一大將魏延,還因此身亡。

魏延不但ㄙˇ得冤,被自己人所除,而且,ㄙˇ后更冤。

原因就在于羅老先生那本寫得精彩,卻有些扭曲史實的小說——《三國演義》。里面寫道,魏延生前就想謀反,所以,諸葛亮在臨ㄙˇ前,就提前定好了除掉魏延的計劃。

小說《三國演義》比正史《三國志》更有意思、更好讀,也就更為流傳,所以, 導致很多人都以為魏延真的是個反賊

但真實情況并非如此,陳壽在《三國志》里寫道:「原(魏)延意不北降魏而南還者,但欲除殺儀等。」

陳壽寫得很明白: 魏延并無投降曹魏之心,否則,他的方向跑偏了。

據《三國志·魏延傳》記載, 諸葛亮在北伐軍中病危, 秘密與楊儀、費祎、姜維,安排自己身故后的撤軍節度,具體部署為「令延斷后,姜維次之」,做了這番安排后,諸葛亮就去世了。

孔明ㄙˇ后,楊儀派費祎去找魏延,試探他的態度。

魏延聽后,表示反對撤軍,并特別強調不愿為楊儀斷后,他接著又與費祎做了一番部署,要費祎與他聯名下發部隊。

費祎則騙魏延說:「我回去為你向楊儀解釋一下,他軍事經驗很少,一定不會違抗你的命令。」隨后他出了營門,上馬就跑。

后來, 魏延派人去打探楊儀等的動作,發現他們正按諸葛亮的部署帶隊撤還。魏延大怒,搶在楊儀前面南撤,將所過的棧道全燒了。

楊儀見此情形,只好重新伐木,修路搭橋。

與此同時, 魏延和楊儀各向成都的朝廷上書對方叛逆

一天之內,緊急文書交替到達,后主劉禪郁悶了,便問董允、蔣琬。

董、蔣二人擔保楊儀不會謀反,也就是說,既然楊儀不反,那麼魏延就值得懷疑。

之后, 在一個叫南谷口的地方,魏延占領后,派兵逆擊楊儀

楊儀令王平在前面指揮,王平斥責魏延的先鋒部隊,說:「丞相剛剛去世,尸骨還未寒,你們怎麼就干出這樣的事!」

魏延的手下聽了,頓時覺得是魏延做錯了,于是一哄而散。

魏延只好帶著余部逃往漢中,但在路上被馬岱所除。

魏延與楊儀向來不和,兩人怨氣極深。

比如一次爭論中,魏延曾拔刀指向楊儀,導致后者當場情緒崩潰,「泣涕橫集」,而在魏延被除后,其首級被送到了楊儀那里,楊儀竟扔到了地上,還狠踹了三腳。

而且,以前大家在一起議事時,為了隔開二人,費祎常坐到他們中間,當和事佬。按照平時他們的座位,差不多是這樣的排列:楊儀(或魏延)—費祎—魏延(或楊儀)。

那麼, 后人為何會認為魏延之ㄙˇ是諸葛亮的責任,甚至是其刻意安排的呢?

便是來自諸葛亮臨終前議事時,并未叫上魏延,這給了人們「遐想」的空間。

筆者認為:一來, 因為諸葛亮與魏延存在軍事戰術方面的分歧(如「子午谷奇謀」);

二來,此時的諸葛亮油盡燈枯,召見楊儀等人,與其說議事,不如說安排后事,而 此時如果魏延在場,再提反對意見,諸葛亮恐怕已沒有氣力去彈壓對方了。

需要強調的一點是, 雖然諸葛亮生前壓制過魏延的冒險行為,但依然重用魏延,因此,諸葛亮對魏延還是信任的。

魏延的ㄙˇ,也不僅僅是諸葛亮的責任。

一方面,當魏延與楊儀相互告狀時,費祎沒有及時向朝廷說明情況,而董允、蔣琬也沒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另一方面,兩人進而廝殺時,姜維同樣沒有作為,沒有起到居中調停的作用,不得不說,他們都失職了。

這3種象征「富裕」的綠植值得擁有!好活又養眼,價格不算高
2023/08/14
爺爺奶奶是不是真疼孩子,這些事情暴露無遺,虛情假意一眼看穿
2023/08/14
養狗10年,現在才知道狗狗這些動作,背后的意思
2023/08/14
5種驅蚊植物,家里養幾盆,蚊子躲得遠遠的
2023/08/14
這個夏天,客廳中一定要養的6種綠植
2023/08/14
家庭養花常見8大誤區
2023/08/14
5種自帶「涼感」的植物,這個夏天有救了!
2023/08/14
人到晚年,不要對子女做這3件事,容易吃苦頭
2023/08/14
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不是沒錢,而是把這6個隱私告訴別人
2023/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