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樓女子」是古裝劇中時常出現的形象,這一職業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宰相管仲設「女閭」,此后延續千年一直到民國時期。今天我們就通過這組照片帶著大家來看看民國時期的青樓女子是什麼樣子。這張照片是1946年沈陽地區的「青樓女子」。
在舊社會人們把社會上的職業分為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共27個職業,娼(青樓女子)作為下九流中排在最后的一位的職業,在當時社會地位極低,但即便是這樣依然有大批人陸續進入這個隊伍。照片中是1946年北方地區一位抱著暖手袋的「青樓女子」。
在當時「青樓女子」是需要去登記的,據統計在上世紀30年代僅北京八大胡同登記的「妓院」就有100多家,其中登記姓名的「青樓女子」有近千人。
這張照片就是民國時期北京八大胡同的青樓女子,這顏值還是很可以的。
在當時除了一些正規登記的「青樓女子」,還存在相當數量的「暗娼」。她們往往棲身在一些小巷子中,環境差,收入低,生活還是比較艱辛的。這張照片就是民國期間的青樓女子(暗娼)。
在當時一些發達的大城市中,很多酒吧、咖啡廳、歌舞廳依然游蕩者許多「舞女」、「陪酒女郎」,相比于一般的「青樓女子」,它們不僅能歌善舞還懂得狠多社交禮儀,因此她們接觸的往往是一些上層人士和一些西方人。這張照片就是民國時期的「陪酒女郎」。
由于能夠接觸當時的「達官顯貴」,一些長相漂亮的「青樓女子」就成了這些達官顯貴的「編外姨太太」。雖然不能真正嫁入豪門,但是依舊可以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舒適生活。這張照片就是打扮漂亮的「青樓女子」。
「青樓女子」雖然在當時社會不受待見,甚至也只能做那些達官顯貴的「外室」,但是由于可以說的上話、吹枕邊風,依然有大批有心思的人前來獻殷勤,她們也收受賄賂,成為「賣官鬻爵」的中間人。
這張照片是抗戰期間淪陷區為侵華日軍服務的「發廊女子」。照片中牌子上寫著「皇軍大歡迎,親日女子理發」的字樣,看了這張照片讓人不由想起「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的詩句。國土淪陷,這些「發廊女子」竟靠向日軍獻媚謀生,其行為讓人不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