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大詩人元稹寫過一首詩:「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
東都洛陽的大唐行宮是白發宮女的全世界,記憶里曾經來此小住的玄宗是她最拿得出手的談資,從豆蔻到垂暮,她都沒能離開這座小小的行宮。
行宮,是皇帝出行時居住的宮室。有的會被多次利用,比如承德避暑山莊,是清朝皇帝最喜歡去的行宮之一。但并不是所有的行宮都能如承德避暑山莊一般,就像唐朝的上陽宮,玄宗之后剩下的就只有留守的宮女和久遠的回憶。
江南有多處乾隆皇帝的行宮,是他巡游江南時的居所,在這些行宮里,困住的除了伺候的宮女,還有妙齡的宮妃……
乾隆皇帝是個很有才情的帝王,而且富有創造性: 寫詩水平不一定很高,卻勝在高產,一生留下四萬多首詩作;收藏品不一定最多,卻每看一遍都要留點印記,能多蓋一個章就不少蓋一個。就連喜歡的瓷器都要求花色繁雜、色彩艷麗,被后世戲稱為「農家樂審美」。
正是由于乾隆皇帝故事多槽點也多,民間傳說和野史,以及各種清宮劇就很愿意拿他做主角,從離奇的身世到坎坷的愛情,從宮墻里的內斗到江南的艷遇,既有跟臣子斗嘴的,還有跟百姓玩鬧的,總之有乾隆的地方就少不了好玩的故事。
這麼一個多才多情又好玩的帝王去巡游江南,又怎麼會少了與江南才女的浪漫邂逅呢?
故事據說是發生在乾隆皇帝某次下江南的時候,南方的官員和鄉紳們依照慣例敬獻各種禮物,這其中也包括一位婀娜妙曼的江南女子,既然是大家的美意,乾隆皇帝便笑納了。
最讓人舒服的送禮是投其所好,用心挑選過的美人確實讓乾隆很驚喜。臨幸一個美人對于皇帝來說并不是什麼稀罕事,可心情大好的帝王恰巧靈感來襲,看著眼前的美人不覺脫口而出「 昨日黃花閨女」,或許是對美人的憐惜,或許只是偶有感觸。
他并不指望美人能夠有所回應,況且這句話也根本不是什麼夸人的話,誰知道他的話音剛剛落下,卻聽到了一句只比呢喃稍高的聲音,儼然已經對出了下句:「 今朝婦道人家」。
角落里的女子含羞帶怯地對出一下聯,用詞到寓意工整明白,皇帝也驚著了。
美貌而有才的江南女子竟讓自己遇著了,乾隆頓感欣喜不已,那些進獻美女的官員和鄉紳們,看起來也便順眼了許多。其后少不了給他們加官進爵,給他們更大的發展空間,只是這位美人是不是從此就能飛上枝頭,去做紫禁城中某一處宮殿的主人呢?
江南美人是絕沒有可能進入乾隆后宮的,因為清朝有兩個非常嚴苛的制度,一個是旗民不通婚,「旗」就是八旗,包括滿洲八旗、蒙八旗和漢八旗等。
「民」自然就是八旗之外的普通百姓,清庭明令旗民不可結親,一旦違令結親被查出,會被降旗或者除名。
另一個嚴苛的制度就是清朝的選妃制,清王朝的后宮與前朝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選妃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政治意義。
首先后妃主要從秀女中選出,而非旗人女子沒有資格參加選秀;其次,為了加強與蒙古貴族的合作,很多皇帝會選擇迎娶蒙古后妃,以提升自己的政治實力。
這兩個制度,就生生斬斷了這名江南女子的入宮之路。再者,乾隆皇帝六下江南雖然玩樂不少,但主要任務還是視察水利和民生,作為一名「勤政」的皇帝,出趟公干卻公然違背祖制,要帶一名漢人女子回宮,也不是愛惜名聲的乾隆會做的事。
故而江南才女的悲劇是注定的,乾隆皇帝既不會像吳三桂做出「沖冠一怒為紅顏」的事情,也不會學宋真宗將她安置在宮外時時探望,等待她的就只有一個結果——再有才情再讓皇帝驚艷,也不過是重演一遍「大明湖畔的夏雨荷」罷了。
有的故事里,江南才女與乾隆皇帝的相遇是在一處青樓,若是頗富才情的青樓清倌遇到風流倜儻的「黃老爺」,反倒可以成為一段不錯的回憶。 因為青樓的女子尚且有從良折婿的可能,若是進了皇家行宮,便只能是徹頭徹尾的悲劇了。
對于出游的皇帝來說,大多數行宮只能算得上是一個歇腳處。但既然是皇家的行宮,就打上了皇家的烙印,行宮一日存在,就一日屬于皇室。 行宮里的宮女和宮妃也只能歸皇帝所有,別人既不能輕易處理,更不能隨便染指。
《舊唐書》就記載了這樣一件事:「 高祖率大軍自下邽西上,經煬帝行宮園苑,悉罷之,宮女放還親屬。」
李淵反隋以后,進攻途中取締了隋煬帝的行宮,將行宮里的宮女們盡數放還,能被記錄在正史中,可見這件事的意義重大。
《新唐書》則寫到了另外一件事,高祖一開始并沒有反隋的意圖,李世民和裴寂就給他設了個局:「 世民陰與寂謀,寂因選晉陽宮人私侍高祖。」
晉陽宮是楊廣的行宮,裴寂找了行宮里的妃子來侍奉酒醉的李淵,就這樣把李淵逼上了反隋的道路。
行宮的妃子也是妃子,李淵敢把綠帽子扣到皇帝的頭上,就是犯了大不赦的死罪,不造反就只能等著皇帝派人來砍他。 李淵只得起兵反隋,最后建立了大唐王朝,而晉陽宮的那兩位宮妃,也因此改變了命運,做了新皇帝的妃子,不用再死守著行宮到老。
但行宮妃子的逆襲畢竟是少數,大多還是如元稹所見所寫的那樣,從被送入行宮的那一刻起,就是政治投機的犧牲品。
隨著皇帝的離去,只能作為曾經的皇室所有物,被封印在那座孤零零的行宮里,直到青春逝去、生命終結。
美人遲暮固然可惜,但才女可得卻不能相守,也一定是乾隆心中極大的遺憾吧。放眼那個滿滿當當的后宮,盡是滿族的、蒙族的、旗人的后妃,又有幾個能與他一起吟詩作畫、妙語對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