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弟在我們眾人眼中,就是一個非常沒出息的人:30多歲了,沒個正經的工作、不相親、不結婚。整日不是打麻將,就是窩在家里打游戲,總之,給人就是一副游手好閑、無所事事的樣子。
undefined
父母對此也是恨鐵不成鋼,用伯母的話來說:打也打了,罵也罵了,都沒用!
伯父伯母現在對他的態度,就是完全放任不管,他愛咋地就咋地。
堂弟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呢?我不止一次問過我媽。我媽說,堂弟小時候很聰明、機靈,但一看就是那種長大后沒出息的人!
為什麼這樣說呢?我滿臉疑惑地問道;
媽媽為了解除我的疑惑,就帶著我回憶了堂弟的成長歷程,細數了堂弟沒出息的「證據」。
用媽媽的話來說,從小有這3個特征的孩子,長大是多半沒出息,家長要重視。
這是堂弟身上非常重要的特征,文文爸比他大一歲,小學同校。上小學時,堂弟就因為愛撒謊,老師多次有意無意地暗示要退學。
低年級時,他經常撒謊的內容是:被同學欺負了、被老師打了,弄得伯母三番兩次的去學校鬧一場。
事后證明,都是堂弟自己瞎編的,老師同學都沒有誰欺負過他。
到了高年級后,他為了逃課出去玩不被家長發現,就跟老師各種撒謊,不是哥哥姐姐結婚,就是爺爺奶奶重病。
有次開家長會,老師就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問伯母,爺爺奶奶生重病好了沒?要知道我們的爺爺身體很好,奶奶走得早,哪里有生重病一說。
當伯母知道堂弟謊言不斷時,她并沒有及時糾正,反而覺得堂弟小腦袋瓜靈活,還揚言:孩子說謊,是聰明的表現。
說謊話,還被表揚!這也助長了堂弟長大后謊言不斷、沒出息的主因。低齡孩子由于大腦發育不完善,出現說謊現象很正常,尤其是2-4歲的孩子。
但如果一個孩子到了小學,為了達到某種目的,還經常撒謊成性。長大后,多半就會被認為人品有問題,人人敬而遠之。畢竟,誠信也是檢驗人是否有出息的一大標準。
伯父伯母生育了兩個孩子,堂弟上面還有個姐姐,但伯父伯母都有著嚴重的重男輕女思想。
小時候,家里的家務活、農活,都讓姐姐幫著干。而姐姐也很自覺,認為自己的是老大,理應幫父母干活。
姐姐每天放學回到家,就迅速地寫作業,然后幫忙干活、照顧弟弟,是一個非常有責任心、有擔當的孩子。
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堂弟,從小被父母寵愛著,什麼好吃的、好玩的都偷偷給他。
一晃30多年過去了,姐姐早已成家,也當了媽媽,事業也小有成就,還時不時地貼補娘家,尤其是堂弟。
而堂弟呢,好高騖遠,姐姐費心費力幫他找的工作,他沒干兩天就把老闆炒掉了。瞞著姐夫,將自己的服裝分店,交給堂弟打理,結果堂弟要麼不去店里,去了也是待在電腦前打游戲,沒到兩個月,服裝店就倒閉了。
姐姐對此很是生氣,就認為堂弟是扶不上墻的爛泥!但堂弟了,不知悔改不說,不是埋怨姐姐不給他錢花,就是埋怨父母不如別人家的父母。
美國心理學博士海姆·G·吉諾特說,培養孩子責任心的關鍵,是在與他有關的事情上,讓他參與、發言并自己做主。
反觀姐姐,從小在幫父母家務活時,責任心的種子就已悄悄種到他心里;而從不干家務活的弟弟,認為姐姐干家務活理所當然,漸漸的習慣了享受姐姐的勞動成果,而從不主動去幫忙干,也毫無責任心,認為一切與自己無關。
所以,家長們在孩子小時,就要培養他們的責任心,在遇到跟他相關的事情上,要盡可能地讓其自主做選擇,并承擔選擇后的結果。
俗話說:不吃世間苦,那能感受生活中的甜呢?
堂弟從小讀書都不認真,上國中時跟同學打架被伯母批評后,就在家嚷嚷著「不去上學」。
undefined
聽聞堂弟不愿上學后,伯父伯母就各種勸說,讓其去上學。好不容易上完國中后,高中沒考上,伯父就托關系讓他進廠。
可他根本受不了工廠的約束,不是嫌工作太累,就是不自由、工資低,沒到一個月就辭職了。隨后一兩年時間內,就心安理得的在家打游戲,一日三餐還得伯母端到嘴邊。
對于堂姐、伯父的指責,堂弟還理直氣壯的說:外面工作太辛苦了,我就要賦閑在家!
堂弟的回答,讓伯母陷入了深思,從小在自己溺愛下長大的兒子,基本沒怎麼吃苦,缺乏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更是缺乏解決問題的決心與能力。
文文爸上國中時也不想讀書,父母就讓我去一個火鍋店打工。那個火鍋店生意爆好,每天端盤子、刷碗得到凌晨。
工作了兩三天后,我就后悔了,跑回家就哭著告訴父母「要讀書」。有了火鍋店端盤子、刷碗的經驗后,我更加珍惜讀書的機會,并且認定只有讀書,才是最正確的事。
網上有人提問:鍛煉孩子吃苦,有意義嗎?
在文文爸看來,鍛煉孩子吃苦,更多的是鍛煉他們一種吃苦的習慣,一種遇到困難能迎難而上的品質,一種堅持不懈的勁頭。
趁著孩子還小,性格還在形成期,就應該鼓勵孩子吃苦!畢竟,怕吃一時苦的人,往往就會吃上一輩子苦。
總之,孩子最終會成為什麼樣的人,都靠父母如何塑造!真正會愛孩子的父母,當發現孩子身上這3種問題時,就會及時幫助孩子糾正,讓其成為一個誠實、有責任心、能吃苦,對自己負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