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清朝妃嬪的美學標志,我至今都搞不懂,旗頭長袍馬褂厚鞋底,儀態上全是含胸駝背,美在哪?
不過每個時代的人審美都不盡相同,因為美是相對的,沒有標準性。
在我們現在看來是「病態」和「陋俗」的審美,殊不知在當代卻十分盛行,有著獨特經典的風尚。
網友也紛紛表示:我們都被清宮劇的妝造服化道騙了,差距真的好大啊~
相信大家這些年都看了很多清宮劇,像《延禧攻略》、《如懿傳》等,有沒有覺得里面的嬪妃們都好美啊,貌美如花,服飾繁華,發飾也精致,整體造型就如視覺盛宴,時髦極了。
再回顧一下真實嬪妃們原本的樣貌,看看當代流行的造型究竟長啥樣。就會發現,其實都被劇美化了。
據說,這些圖片上的這些滿人妃子已經是絕世美女了,難怪乾隆當了皇帝以后老是下江南~
看完這幾張對比照片,我終于相信為何說清代的審美是倒退的了,單單髮型看著都讓人叫累。
提起清代的髮型,就不得不提在當代十分流行的幾款髮型,繼續一起往下看看:
清代經典的髮型
tips1、女子髮型的發展史
在當代,女子的髮型以辮發盤頭為主,像包頭髮型就是清早起流行的髮型。
隨著發展,又變成了「兩把頭」,當代女子可以根據自己的時尚品味,在頭上[插·入]一些精致的配飾,顯得更加時尚有個性。
后來到了清晚期,又開始流行大拉翅,又稱為旗頭。
這款備受時髦女性的喜愛,也成為了歷史上經典的髮型之一,畢竟也是慈禧太后最愛的一款髮型。
高聳的體積采用青絨+青緞包住,鐵絲固定,兩邊露出兩個大大的角,類似大翅膀,方便插上各種發飾簪子。
其實在當代,簪子種類多還是特別多,尤其是一些貴族的子女,數不勝數的配飾往頭上堆積,代表著一個時代的尚風標志。
看周迅的清宮髮型和配飾就知道了。而且服飾基本都是與發飾色彩相呼應,整體配色高級,雍容華麗的衣服顯得高貴又氣質。沒錯,這就是被古裝劇美化后的造型。
tips2、清宮男子流行的髮型
金錢鼠尾髮型
這種髮型最大的特征就是留著和老鼠尾巴一樣的設計,頭頂其余部分都是光頭。清宮劇中,男士的髮型還是美化了的,像圖中這款才真的是標準的金錢鼠尾髮型。
陰陽頭髮型
這種髮型也叫「牛尾辮」,據歷史記載,它的特征就是發際線在頭頂的中部,然后留下牛尾巴粗的辮子,據說主要作用就是圍在脖子上用來保護脖頸。
俗話說,髮型就是人的第二張臉,這樣的髮型,實在加分不了。即使在劇中,也只能說全程靠演員的顏值撐著。
反正我總感覺剃光頭都比陰陽頭好看,大家覺得呢?
以平胸、溜肩、駝背為美
都說美麗的女人,主要是氣質、禮儀、服飾和髮型加分。
在當代的妃嬪,似乎走著不尋常的路線。沒有濃麗豐腴,也沒有端莊秀麗,取而代之的是含胸駝背。
1870年,這張清朝女子的真實寫照,儀態就是典型的含胸駝背。
但是她們這樣的樣貌為何能當上嬪妃呢?其實在清朝,一個女子的家庭背景會比美貌和才藝更有優勢。
而且清代女子之所以都有這麼明顯的含胸駝背。主要是因為當代女子地位不高,與男人講話都要低頭,久而久之就形成這樣了。
再加上她們流行近婚,所以體弱病態很多。而且她們的化妝技術也沒現在這麼多元化,美顏就更沒有了,因此看照片時基本樣貌不出眾,甚至丑也不出奇,因為全部都是素顏照。
歷史千年來盛行的「病態審美」—三寸金蓮
三寸金蓮相信大家都聽過吧?意思就是女子把腳裹得又小又尖,三寸左右就是高貴時尚。
雖然說是在清朝初期禁止纏足,但是其實很是有很多女性纏足的,纏足依然是當代很多女子的標準配置。
(圖文清代纏角貴族女子)
當然,我們不能用現代人的眼光去看當代的審美,因為在清代人眼里,這就是時尚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