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古話叫:「伴君如伴虎」,古代的帝王為了不讓底下人揣摩到自己的心思,性格常常是陰晴不定。上一刻還在與你和顏悅色的交談,下一刻就可能讓你人頭落地。所以古代臣子在侍奉帝王時,往往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而明太祖朱元璋作為歷史上殺氣最重的皇帝之一,也讓身邊的人十分畏懼。
在中國歷朝歷代的開國皇帝中,幾乎沒有一個人的身世能慘過朱元璋。真的應了游戲中那句話:「開局一個碗,裝備全靠打」。朱元璋家里世代務農,祖父朱初一原本是官府指定的淘金戶,因無法完成任務,帶著妻兒老小搬到了安徽生活。到了他父親朱五四這一代,也是靠給人當佃戶為生。
所以朱元璋在小小年紀就開始給地主劉德放牛,也沒有機會接受教育。原本這日子過得已經夠不如意了,沒想到元至正三年,濠州還發生了旱災。第二年,又發生了瘟疫和蝗災。家里沒吃沒喝,朱元璋的父母和大哥先后去世。朱元璋和二哥求地主施舍塊安葬父母的田都沒求到,最后還是鄰居劉繼祖看不過去,給了他們兄弟一塊地,讓他們將親人葬了進去。
在安葬完父母后,朱元璋與二哥、大嫂分別,各自逃難。朱元璋當時也沒啥本事,便找了個管吃管住的寺廟去當和尚。雖然在皇覺寺朱元璋過得也不太如意,總被老和尚批評,但他勉強能填飽肚子,也就忍了下去。但好景不長,因為當地饑荒的緣故,皇覺寺的僧侶也得不到信眾的施舍,方丈只好打發朱元璋出外云游化緣。
這「化緣」說起來好聽,其實就是要飯,性質和乞丐差不多。只不過出家人的說法聽起來體面一些。朱元璋在外流浪三年,經常饑一餐,飽一餐,好在此次經歷豐富了他的見識,積累了社會生活經驗,對他的一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當時由于天災頻繁,元人又壓榨漢族百姓,走投無路的農民便展開了轟轟烈烈的起義。
朱元璋原本以為此事和自己沒關系,沒想到湯和寫給他的一封邀請信卻被寺中的僧人發現,要去告發他。朱元璋被逼無奈,只好前往濠州投奔郭子興的義軍。所以朱元璋對于自己曾經居住過的寺廟并沒有好感。有一次在出征的過程中,朱元璋閑來無事,走進了附近一座寺廟。當時寺中其他和尚已經入睡,只有方丈還在打坐念經。
方丈見朱元璋進來,便問道:「你是何人?來此有何貴干?」朱元璋笑笑沒說話,而是提筆寫下來了這樣一首霸氣的詩:殺盡江南百萬兵,腰前寶劍血猶腥。老僧不識英雄漢,只顧嘵嘵問姓名。而這首詩,就是《不惹庵示僧》。在寫完這首詩后,朱元璋就頭也不回的離開了。
因此,朱元璋對于佛教和寺院并沒有好看。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作為一國君主,難免要為了黎民百姓和江山社稷祈福,在大雄寶殿,看著端坐在殿中的佛像,朱元璋問方丈:「朕也要下跪麼?」 方丈驚出一身冷汗,生怕惹惱這位皇帝陛下。于是他急中生智,說了八個字:「現在佛不跪過去佛!」
朱元璋聽后哈哈大笑,在祈福結束后,派人送來了不少供奉。而這位方丈之所以能保下全寺僧侶的性命,其實歸功于宋朝的一位前輩。宋朝剛建立時,宋太祖趙匡胤去大相國寺拜訪,也尷尬地問了方丈這個問題。作為普通小老百姓,跪菩薩、跪佛祖自然沒問題。但他們已經成為一國之君,是「天子」,還有必要跪麼?大相國寺的方丈便說道:「見在佛不拜過去佛」,圓滿解決了這個問題。這一故事也被記錄在歐陽修的《歸田錄》中。接待朱元璋的方丈正是想起了這一故事,才度過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