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歷史從來不是虛構的,今天就遴選一組大清末年的黑白照片,述說當年的人生百態,社會風情。
關在站籠中的清朝男子,兩手揣在袖里,眼神透著絕望。站籠上貼有上海縣正堂衙門的封條,立枷示眾。可以看到腳下墊著的木板,若是抽去,犯人頃刻之間就把命丟了。
一起逃荒的父子,這一幕總是讓人心生憐憫。幾歲的孩子坐在父親的籮筐里,可憐巴巴地對著鏡頭。清末世道艱難,很多人成了乞丐,背井離鄉去討飯。實際上災荒連年之下,哪都一個樣。
四川茶馬古道上的挑夫,正在運送茶葉。這些都是茶磚,一塊有十多斤重,其艱辛可想而知。長途爬涉,寒來暑往,很多人為了幾塊銅板都把身體累垮了。
一張清末武官的合影,妻子穿補服坐在那兒霸氣側漏,已經得到朝廷的嘉獎。她的丈夫是位武官,一臉橫肉。家里豪氣得很,鋪獸皮,掛獸圖。
兩位旗人貴婦,端莊秀麗。作為旗女,不用纏足,少了那徹骨的裹腳之痛。頭戴著大拉翅,穿著花盆底鞋,手拿團扇,悠閑自在。
慈禧太后出行的場景,難得見到她笑。
前面就是慈禧的兩個太監威猛高大,而陪侍在身邊的是四格格和李蓮英。慈禧晚年拍了很多正面全身照,而光緒留存的照片卻沒幾張。
1903年山東巡撫周馥與駐威海衛的行政使臣洛克哈特等人會面,此時的威海衛已經被英國強租。一眾大清官員圍著洋大人,溜須拍馬不敢得罪。之前一年,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加冕,威海衛官員又是送錦旗,又是叩頭跪拜,卑躬屈膝成為歷史的屈辱。
地主在自家祠堂祭拜先人,列祖列宗擺了一大排,祖訓掛在墻上。對于鄉紳權貴,都有自家祠堂,雕龍畫鳳,氣派得很。至于窮苦百姓,也就去墳頭祭奠了。
一輛驢車駛出前門,庚子事變時幾近焚毀。城墻上墻皮脫落,朝廷也沒有銀子修繕,長滿了雜草,見證歷史的滄桑。
1905年之后的女子學堂。封建社會,一直是男尊女卑,「女子無才便是德」。大戶人家更是金屋藏嬌,過著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愜意生活。只有清末新政后,西學才如雨后春筍,女子學堂問世,改變了整個社會風氣。
專業種植草莓的場景,農夫正蹲在那里細致的護理。一旁站著是草莓園的老闆,如此盆栽種植草莓在當時實屬少見。
大戶人家老爺正在逗自己的寶貝兒子,抱著的女子就是他的正妻,明媒正娶來的。
兒子是嫡出,自然受到老爺疼愛,將來也是萬貫家財的繼承人。還有兩位女子是他的小妾,雖然年輕貌美,卻沒有孩子也是白搭。小妾坐在那里,是一臉的嫉妒。可庶出的兒子也沒有繼承權,心里自然空落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