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清朝的郡主,慈禧太後身邊的紅人,她卻將自己的經歷寫成一本書,一生致力于讓西方世界真正認識中國,她就是德齡公主裕德齡。
作為大使裕庚的女兒,裕德齡從小跟隨父親在國外生活,耳濡目染,加上刻苦努力,裕德齡掌握多國語言,並熟悉多國文化,這為她未來的生活埋下伏筆。
國家動亂,慈禧太后不得不選擇接見各國大使,卻苦于沒有合適的翻譯人員。見此情景,有人將裕德齡推薦給慈禧太后。
俗話說,伴君如伴虎,裕德齡卻不這麼想,她希望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當局者的看法,從而能改變國家的現狀。于是,裕德齡欣然接受慈禧太后的召見。
入宮後,裕德齡協助慈禧太後面見俄國大使,她出色的翻譯能力,瞬間征服慈禧太后,並被封為德齡郡主。
慈禧太后對裕德齡說:「很多大使都會帶翻譯進宮,但我實在是聽不懂他們的中國話。我非常喜歡你,你就一輩子留在我身邊吧。」
慈禧太后的寵愛並未讓裕德齡忘記使命,在慈禧太后的身邊,裕德齡經常為慈禧太后講解西方文化,希望慈禧太后認識世界,並改變自己的想法。
裕德齡還教慈禧太后學攝影,剛開始,慈禧太后非常排斥攝影,並認為人的靈魂會被吸進黑色盒子裡面。當裕德齡親自示范後,慈禧太后深深地愛上攝影,並拍下了 100 多張照片,給歷史留下了珍貴的資料。
慈禧太后還安排裕德齡教光緒皇帝學英文,在教學過程中,裕德齡發現光緒皇帝非常關注國家,也願意接受新政,于是,裕德齡經常跟光緒皇帝討論新政。
漸漸地,裕德齡發現自己根本無法改變慈禧太后,她以前的想法太幼稚。入宮兩年後,裕德齡借父親病重為由,毅然離開紫禁城,來到上海。不久,裕德齡跟隨丈夫一起到美國定居。
剛到美國時,裕德齡依然選擇在美國四處發表演講,並期望可以讓更多的西方人知道發生在中國的事情,從而改變國家的現狀。同時,她還將自己在紫禁城的兩年生活寫成了一本書,命名《清宮兩年記》,這本書也成為西方瞭解中國的視窗。
1930年,裕德齡接受美國福克斯影音公司採訪時,她還特意將慈禧太后贈予的旗服和珠寶穿在身上,讓更多人知道中國公主的穿著和打扮。
1935 年秋天,裕德齡決定回國探親,剛下飛機,她發現中國已經處于戰亂中。經過瞭解,她發現很多縣城均淪陷,國難當頭,裕德齡立刻返回美國,開始組織捐款。
1938 年,宋慶齡為瞭解決戰爭中的醫療救濟和保護兒童,決定在香港組建保衛中國同盟。裕德齡得到消息後,立刻提供説明,並通過各種管道籌集資金和藥品,並送到香港。
此後,裕德齡一生都在為國家的獨立和富強而努力,可惜,在抗戰勝利前夕,裕德齡遭遇交通事故去世。
巾幗不讓鬚眉。裕德齡雖為女子,仍憑藉自己的能力,努力改變國家。發現道路不通時,她也從未放棄過想法,努力讓西方世界瞭解中國,真正地認識中國。她的行為值得人們欽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