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和珅和紀曉嵐,想必大家都會想起《鐵齒銅牙紀曉嵐》中的人物角色吧。在這部影視劇中的紀曉嵐能言善辯,常常懟得和珅說不出話來,宛若一對歡喜冤家。
在真實的歷史上,紀曉嵐與和珅的關系在表面來看還算緩和,但還是會在暗中較勁。就比如說有一次和珅為了捉弄紀曉嵐,出了個上聯「三斤四兩五花肉」,然而,和珅卻在聽完紀曉嵐的下聯后,臉都綠了。
在封建王朝的歷史中,清朝的乾隆皇帝可能是最喜歡微服出天下的皇帝了,尤其喜歡下江南游玩。根據史書的記載,乾隆總過六下江南,但他的父親雍正甚至一次都沒去過江南。
每次乾隆皇帝決定巡幸江南后,除了會帶上后宮妃嬪外,還會捎上自己的親信大臣,這其中自然也就包括和珅和紀曉嵐。
每每見到秀麗的江南風光時,乾隆就想要吟詩作對,玩樂一番。在這個時候,和珅和紀曉嵐也是需要附和著皇帝的雅興的。
有一次,他們這一行人來到了一個酒館吃飯,而此時店家正好送上了一盤五花肉。于是,和珅就趁此機會討皇帝開心,同時也為了嘲諷紀曉嵐,就創作了個「三斤四兩五花肉」的上聯。
和珅的這個上聯看似很簡單,但想要對出下聯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因為在這短短的7個字中,出現了3個連續的數字,并且還符合他們當時所處的情景。
另外,這也是和珅在嘲笑紀曉嵐太愛吃豬肉。史書中有寫過,這紀曉嵐在平日里可謂是無肉不歡,「紀文達公自言乃野怪轉生,以肉為飯,無粒米入口」。
紀曉嵐在聽完了和珅的上聯后,立刻就懂了了他的話里有話。在思索一番后,他就給出了極為巧妙的下聯,即「五兩六錢七把蔥」。
乾隆皇帝聽到了紀曉嵐的下聯后,皺了皺眉。他跟紀曉嵐說,不應該為了讓上下來聽起來工整有序,就忽視了真實的市場情況。畢竟,按照乾隆年間的物價來看的話,蔥不可能如此昂貴。
康熙八年,一位傳教士曾記錄過當時的物價,一斤大米的價值是在10文錢左右。
就算物價到了乾隆年間再怎麼漲,都不可能出現一把蔥五兩六錢的市價。
這就是為什麼乾隆皇帝會去批評紀曉嵐的原因,雖然說對子是一種文學形式,但也不能罔顧了現實基礎進行創作吧!而這個時候的紀曉嵐說道,他是沒能體察民情,可據他所知,御膳房進的蔥價就是五兩六錢!
這句話一說,和珅頓時臉都綠了。要知道,這御膳房屬于清朝的內務府管轄,而在乾隆四十一年的時候,和珅就被升遷至內務府的大總管了。
所以,紀曉嵐的這個下聯就是變相在告訴乾隆皇帝,和珅在其位卻不謀其職,反而利用職權,貪贓枉法。
于是,乾隆皇帝就讓命人送上了御膳房的賬本,在他查驗過后發現,果然如紀曉嵐所說的那樣,御膳房的蔥價高得離譜。那麼,這個時候的皇帝會發落和珅嘛?
當然不會了,盡管皇帝明白了紀曉嵐的意有所指,可是和珅是他鐘意的臣下,他不想就因為這件事而對自己的寵臣下手。
既然皇帝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了,和珅又是如何處理這件事的呢?他在御膳房中找了兩個「替罪羊」,如此一來,這件事也就這樣過去了。
另乾隆沒有深究這件事也是因為他不太待見紀曉嵐,雖然紀曉嵐學識淵博,才華橫溢,可是卻長得丑。
紀曉嵐不像《鐵齒銅牙》中張國立老師所演繹的形象。相反,真實歷史上的紀曉嵐很丑,還有口吃。《清史稿》中也寫了「(紀曉嵐)貌寢短視」,說明他還有著近視。而這位乾隆爺他更是不喜歡長相難看的人。
縱觀乾隆朝中的那些權貴臣子,都是玉樹臨風,豐神俊朗之輩。就比如說王杰,在科考中他的名次位列第三,在乾隆在看到他端正的長相后,就欽點他為狀元。
乾隆之所以會偏愛那些長得好看的臣子,是因為他自詡「十全老人」,他認為自己是個完美無缺的人,如果是這樣的話,在他的朝中怎麼能有相貌丑陋之人?
因此,紀曉嵐在乾隆年間是沒有受到重用的。相反,和珅以出色的外表得到了皇帝的優待,就算是知曉他犯了貪污罪行,還是不會嚴懲他。
另外,從和珅在飯館中主動提出做對子這件事也能看出,他是一個懂得如何討乾隆皇帝開心的人,這也是他備受乾隆偏愛和信任的原因。
在乾隆晚年的時候曾問過和珅,相較于康熙和雍正來說,他這個皇帝當得怎麼樣?這個問題其實不好回答,假如沒有康熙和雍正的勵精圖治,清朝也不會迎來盛世。
可是如果承認了康熙和雍正的政績與能力的話,就是在變相地說乾隆沒能超越這兩位君王。要知道,這乾隆可是一個好大喜功的皇帝!
那麼,和珅是怎麼回答的呢?他說雖然康熙皇帝推行仁政治理天下,可他的做法過于溫和了,致使在康熙一朝中出現了很多貪官污吏。
到了雍正年間,這位皇帝的手段過于嚴厲了,這就導致了臣下不敢直言進諫,生怕一不小心惹怒了他。而乾隆的做法是介于康熙的溫柔和雍正的嚴苛之間的,恩威并濟才才是為君王者施行統治的手段。
這一番話可是夸到了乾隆的心坎里,乾隆一直就是以祖父康熙作為自己的人生參考典范。但從和珅的回答中,他可是要比祖父和父親都要優秀的皇帝,極大地滿足了乾隆的虛榮心。
當然了,和珅除了會溜須拍馬外,他也是有真才學識的,比如說他會漢蒙藏四種語言,否則也不可能創作出難度系數極高的上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