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的奇葩帝王,人還活著就給自己定廟號,逝后卻成為笑話
2023/01/07

廟號,是中國古代帝王逝去后在太廟中被供奉時所稱呼的名號(屬于儒家文化圈的朝鮮、越南等國也有此類稱呼)。顧名思義,人皇帝活著的時候是不會有這個稱號的。在現今很多一點考證都不做的影視劇中,屢屢出現什麼「朕乃太宗」「啟奏成祖」之類的台詞,放在過去怕是要砍頭滅九族的。

不過也有的帝王是例外,人還活著好好的,就提前自己給自己定了廟號,絲毫不怕犯忌諱。而這位奇葩的帝王,就是三國曹魏的魏明帝曹叡,其在位時期就給自己定了相當霸氣的廟號:烈祖。

上圖_ 曹叡(204?-239年1月22日) ,即魏明帝

在廟號上遠超東漢的曹魏

在隋朝以前,廟號還算是一種特殊的「榮譽」,只有那些對江山社稷有大功,值得后世子孫祭祀的帝王還會有廟號,并非像後來的朝代那樣「爛大街」,無論是是賢君明君還是昏君暴君都能混個廟號。

一般來說,開國創業和有突出貢獻的稱「祖」,其他有重要貢獻的稱「宗」。比如東漢時期有廟號的才三個,分別是一祖(漢光武帝劉秀廟號「世祖」)、二宗(孝明帝劉莊「顯宗」、孝章帝劉炟「肅宗」),足以看出廟號的來之不易。

上圖_ 曹操(155年-220年),魏武帝

而然到了曹魏時期,廟號的授予卻大不一樣,「宗」是看不上的,不稱個「祖」都不好意思在歷史上混。比如曹操「武皇帝撥亂反正,為魏太祖」(實際上曹操生前還一天皇帝沒做過);曹丕「應天受命,為魏高祖」。

而作為三代的曹叡,也認為不比爺爺爸爸差,于是在世的時候就給自己定了「烈祖」的名頭,史載「帝制作興治,為魏烈祖」(有意思的是,隔壁家劉備廟號也是「烈祖」)。這就是所謂的曹魏「三祖」,人家東漢一大一統王朝195年14個皇帝才一祖二宗,這一半壁江山的朝代才45年5個皇帝(加上曹操算是6個)就冒出來三個「祖」,真是天壤之別。

不過曹操曹丕的廟號還都是逝去后定的,那明帝曺叡身為活著的皇帝,就急吼吼的給自己定廟號,而且還特別下詔「三祖之廟,萬世不毀」。這在歷史上可謂是獨樹一幟了,那為何魏明帝如此不走尋常路呢?

上圖_ 梁太祖朱溫(852年12月9日—912年7月18日),開平元年(907年)到乾化二年(912年)在位

最大的心疾:沒有親生兒子

皇位作為獨一性、排他性極強的特性,在數千年的封建社會一直是以「父子相承」為主流的,只有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出現「兄終弟及」等其他情況。畢竟像后梁太祖朱溫繞過自己的親兒子將皇位傳給養子朱友文的傻事,正常的皇帝也是做不出來的,那是特例中的特例。

曹操的生育能力極強,前后一共生了25個兒子;曹丕雖然比不上老爸,但也生了10個兒子,也還算不錯。然而到了曹叡,子嗣情況就相當不容樂觀了,前后就生了三個兒子,而且全部都夭折而亡。這對于一個帝王來說是相當致命的風險,曹叡只好收養了曹芳作為養子,并後來將其立為太子。

曹芳的親生父親歷史上并無明確交代,有種說法認為其祖父為曹操的第三子曹彰(就是那位勇猛善戰的「黃須兒」),其父親為曺楷。如果按照這個說法,曹芳其實是曹叡的侄子。那麼問題就來了,曹叡駕崩之后,繼位稱帝的曹芳會不會追尊自己的親生父親為皇考(即宗法意義上的父親),從而改變皇位的繼承統系呢?可以說這個擔心并非是杞人憂天。

先皇的宗廟數量要「限流」

除了沒有親生兒子,曹叡另一個擔心之處在于,禮法規定后世祭祀的先代帝王數量是有限額的。按照商周以來的傳統和儒家的觀點,天子宗廟應當是「七廟」(也有例外比如明朝是「九廟」)。也就是說,祭祀的先皇也只應該始終保持在七位,而隨著朝代的沿襲,后面逝世的帝王要入祀太廟,則要按照親疏關系等因素將以前皇帝的牌位給移除。而東漢儒學大師鄭玄則進一步提出,應該有三位先皇是應該永久祭祀,不予移除的,而這個提法也得到了后世的認可。

也就是說,如果曹魏傳承夠久,完全可能出現后面的皇帝將曹叡的牌位給移出太廟的情況。這當然是曹叡不想看到的。

上圖_ 魏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

曹叡的良苦用心

這因為有著如此的擔憂,曹叡就在生前完成了曹魏皇室的祭祀體系。其將曹節、曹騰、曹嵩這三位「老祖宗」和曹操、曹丕兩位入祭太廟,又將活著的自己就入了太廟,實際上已經完成了「六廟」的構建,再下詔「三祖之廟,萬世不毀」,其實是用白紙黑字規定,后世的曹魏帝王就算傳的再多,要移除前面的祖先牌位,也不可以將曹叡從太廟中移除,還得世世代代去祭祀他。

這番操作也是良苦用心,足以看出曹叡這位帝王對自己身后事的在乎,其心虛的一面也是暴露無遺。

可以說,曹叡的這番操作并非是吃飽了沒事干。在后世朝代中出現問題的也大有人在。比如五代十國中的吳國權臣徐溫,其養子徐知誥後來斗敗了徐溫的親兒子們(一共六個,還斗不過人家一個養子)繼承了徐溫的位子。當然,徐知誥不滿足只是當權臣,後來干脆逆襲上位,建立南唐政權。稱帝后的徐知誥不久就恢復了自己的本名李晟,并將自己的親生父親李榮上了廟號「慶宗」,而對于養父徐溫,雖然給上了「祖」的稱號,但前綴卻是「義」,一個「義祖」很明顯你這個祖宗不是正牌的。

上圖_ 嘉靖皇帝,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

而明世宗朱厚熜的「大禮儀」事件則更是典型,朱厚熜不僅追認自己一天皇帝沒當過的親爹興獻王朱祐杬為「明睿宗」,還將其牌位置于太廟。按照明朝「九廟」的制度,由于當時太廟里已經放滿了9塊牌位,于是朱厚熜將只當了一年皇帝的明仁宗朱高熾給移出了太廟,又將朱棣的廟號從「明太宗」直接「升級」為明成祖(畢竟都是藩王上位的,當然朱棣從宗法角度是「不合法」的)。

相比于這后世的這兩起典型事件,曹叡的操作既避免了后世的子孫給自己起上個不那麼悅耳的廟號,又避免了自己的牌位給移出太廟,可謂是良苦用心。

可以說,憑借著這番反常操作,明帝才放心的將皇位給了養子曹芳。正如曹叡所愿,曹芳繼位后當然沒有干出像朱厚熜那樣的「大禮議事件」,因此曹叡也許會在九泉之下為自己的如意算盤而得意。

上圖_ 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

人算不如天算

但對于曹魏政權來說,什麼太廟之類的根本就不是個事,真正的危機在于,那位隱忍了曹家三代的司馬懿終于露出了利齒獠牙,開始了其血腥的上位之路。很快曹魏的大權就落到了司馬家族的手上。

而就在明帝駕崩僅僅26年后,曹魏就正式被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建立的西晉取而代之(公元265年)。這是曹叡生前怎麼也不會料想到的,因此他那番生前的操作,也就很快沒有了任何實際意義。而他那句「三祖之廟,萬世不毀」, 也與秦始皇那句「朕為始皇帝,后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于萬世,傳之無窮」一樣,注定只能成為歷史的笑料罷了。

經常這樣對你的人,其實就是看不起你,不要深交了
2023/08/09
「男人無能,一看便知」,沒出息的男人離不開這三句話
2023/08/09
平平無奇的小個子女生,當模仿博主穿搭提升衣品后,整個人都變了!
2023/08/09
60歲女性著裝小貼士:裙子要過膝,褲子要寬,顯得苗條又優雅
2023/08/09
老照片:老外眼中的1908年成都,百年前的成都更漂亮!
2023/08/09
狗狗忠不忠心,摸它這幾樣東西,就清楚了
2023/08/09
這7種狗沒有「攻擊性」,不用怕被咬,很適合家養
2023/08/09
研究發現:夫妻雙方在這個年齡段,生出的孩子智商更高,你知道嗎
2023/08/09
父母再累再忙,也不要讓這3種老人幫忙帶孩子,容易把娃養「廢」
2023/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