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組晚清老照片,記錄了100多年前的各類人物和社會面貌。
相貌姣好的女子。
這位年輕美女的襖子和裙子很新潮,不像傳統版式那樣肥大,做了緊身設計,更能突顯女性的身材曲線。當然,她的髮型也很時尚,妝容精致,引領著眾多女性追慕的潮流。
青樓女子。
兩個人都纏了「三寸金蓮」,左邊那位嫵媚姣好,右邊那位身穿男裝,平添了幾分陽剛之氣。
年輕女子。
這是四個人在拍合影嗎?不,畫面中只有一個人。在照相館里,她的身邊擺放了多面鏡子,拍攝出的照片就實現了立體展示的效果,360°呈現了自己的身體。
這個拍攝方法可以說別出心裁,在晚清時期非常流行。那時候難得拍一次照片,要把每一個側面都展示出來。
押送菜市口。
一名瘦弱不堪的囚犯被押到菜市口,即將被處斬。「午時三刻,菜市口問斬」是影視劇中常出現的場景。如果是清朝題材的影視劇,這麼說符合歷史實際。時間定在午時三刻,是因為此時陽氣最盛,死者的魂魄會立刻散掉;地點選在菜市口,是因為這里人來人往,當眾行刑可以起到警示作用。
好奇地圍觀照相機。
他們盯著照相機,指指點點議論紛紛,心想這是什麼玩意兒啊?孰不知這有趣的一幕被定格下來,反映了晚清百姓認識照相機的過程。起初,人們把它當做「攝魂機」予以排斥,經過將近半個世紀的時間,才被普遍接受。
草莓農場。
晚清記錄農業生產的老照片不在少數,但體現水果種植的畫面還是比較罕見的。不難看出,那時候水果種植的專業化水平已經很高。
年輕男子肖像。
男子的大辮子編得一絲不茍,長可及地,可能從小到大都沒剪短過。可以想象,編一條這樣的辮子需要耗費很長時間,經常打理不現實。如果是體力勞動者,還會礙手礙腳,影響行動。
光緒皇帝的瑾妃。
大家從影視劇上看到,天下美女,皇帝想選哪一個,誰敢說不?他的老婆必然沉魚落雁、貌美如花。事實上并非如此。你看瑾妃,年僅30歲,體態肥胖,很像中年大媽。在歷史上,皇帝選老婆,長得漂亮與否不是首選項,首先看重的是出身門第,血統要高貴;第二看重的是個人品格,要有母儀天下的氣度和魄力;此外才考慮相貌如何。
剃頭匠的攤位。
清朝男人剃發蓄辮,講究「暮暮朝朝洗洗刷刷剃剃」,實際上除了達官顯貴,一般男人都做不到每天打理,十天半個月能到剃頭匠那里梳洗一次就不錯了。所以,有很多史料都說,男人的辮子時常散發出難聞的味道,「辮發久而不洗難忍其污穢」。
四川苦力起紛爭。
這是難得一見的老照片,真實記錄了一個晚清社會生活場景。那些人都是在江邊攬活的苦力,可能為了搶生意,發生了激烈沖突,以至于大打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