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三國演義》的讀者都有一個疑問,蜀漢君主劉備到底是明君還是小人?且不說劉玄德是不是中山靖王之后,挑著扁擔賣草鞋的出身,便注定了劉備創業的艱辛。
劉備賣草鞋
但不得不說,劉備的運氣不錯,先遇關張,后得諸葛。更讓劉備欣慰的,這些都是忠義的賢臣。後來趙云的加入,更是讓劉備喜上眉梢,「單騎救主」、「江上射帆」,深得劉備信任。
但是如此忠義的趙云,一生未得劉備重用,這是什麼原因呢?
趙云一生未得重用
趙云年少成名,聞名鄉里,只因暫時沒有更好的歸宿,所以才投入了公孫瓚賬下。但趙云眼中的公孫瓚難成大器,所以趙云常常暢想能「再遇仁主」。
公孫瓚
此時劉玄德的隊伍剛開張,2人相識于討伐董卓時期,志向相投、相見恨晚。雖然趙云沒有第一時間轉投劉備,但劉玄德的「仁德」形象,早已嵌入子龍內心。
一直到消滅了董卓之后,趙云才開始追隨劉備,盡管劉備手下將士眾多,但其實劉備愿意信賴的,也只是為數不多的幾人,除了關羽、張飛和諸葛亮之外,趙云無疑是最排的上號的。
在長坂坡當中,趙云在曹軍的包圍下奮不顧身的救出了蜀漢幼主劉禪,且在在劉備遇到危險的時候,趙云也會側身在他身邊保護他,趙云武力超高,且能在任何情況下都嚴防保護著劉備。
既然趙云一身武藝,為何劉備不將其,拜為上將軍?賜其兵馬,使趙云為漢蜀開疆擴土;或鎮守城池,以阻敵人來犯。
第一個原因
身為一個君主,能把自己的安全,全部托付于一個人的身上,以此可見劉備對趙云的信任。這可以側面說明,雖然趙云的官職雖然不大,但他在劉備身邊絕對算得上是個紅人。
另外一點是劉備作為蜀中帝,肯定是需要一個忠心又厲害的人來保護。就像曹操身邊的典韋和許諸一樣,需要一個忠心耿耿和武力高超的人在身邊保護一樣。所以,劉備并未給趙云安排其他職務,只給了一個「保安隊長」的職務。
第二個原因
與此同時,劉備清楚趙云的個人能力雖然很強,但是卻不適合去當官,在劉備成為漢中王的時候,就曾準備封賞眾將。對此趙云則非常明確的表示:現在封賞實在是有些早,而劉備也直接采納了他的意見,沒有在當時對群臣進行賞賜。
但是這也導致其他沒有被賞賜的眾將心里不是很舒服,所以受到了其他將領的排擠,對此這點,劉備其實是心知肚明的。
所以在這件事情之后,劉備并沒有像對其他人一樣對趙云有功就賞,這也算是從另外一方面保護了他。而且劉備在臨終之前也曾跟趙云說過,趙云一生對自己忠心耿耿,但是自己卻一直沒有很好的重用他,自己實在是太虧待他了。
通過劉備臨終前的話,我們也看到了劉備究竟有會說話,他不僅安撫了趙云,同時還消除了之前可能會產生的芥蒂。
這些話的內容其實也讓劉備成為很多人眼里的梟雄,因為他實在是太擅長收買人心了。
第三個原因
后期的蜀國,派別林立。大臣之間至少分出了4個派別。而趙云冒4直諫的性格,并不適合做官,很有可能被卷入派別之爭而不自知,也有可能會被小人詆毀。
所以,劉備不重用趙云,多少也有點想保護趙云的意思
第四個原因
此時的趙云已經年近七十,劉備不重用趙云某種程度上趙云的一種深沉的關愛,想讓他安享晚年。劉備臨終之前身邊僅僅只有諸葛亮,劉禪和趙云三人。由此可見劉備對趙云當真是放心無比,只是出于其他原因才未能重用趙云。
其實在三國的這段歷史當中,趙云的確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優秀將領,可他沒有擁有很高的政治智慧。劉備未封其「虛職」,并不能說明趙云在朝堂(以及劉備心中)的地位很低,只能說明劉備的用人智慧實在是太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