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代:國人見面時的那些禮儀。
磕頭:磕頭下跪可算是最大的禮數了,臣見君時就行此禮。
打拱:最常見的見面禮節,邊打拱邊寒暄,很有人情味。
見面作揖:老北京的居民十分注重禮節,街坊們平時見面也要作揖打拱。
客廳座位擺放:客廳內座位的擺放是很有講究的。
官老爺出巡:每當官老爺出巡,跟班們前呼后擁,有抬轎者,有貼身保衛者,有舉傘者,跟平民百姓出門截然不同。
晚清男人的坐相:雙腳分開,腳掌著地,手放在膝上,即所謂「坐如鐘」。圖中的三個男人從左到右分別是善慶、醇親王和李鴻章。
宴請:翰林院的編修們宴請儒雅的英國商人立德
轎子:轎子不單是一個交通工具,而且是地位與身份的象征,轎夫有多寡之分,顏色有綠藍等別。
告別茶:即主請茶暗示客人該告辭,所以聽到「請茶」時,要留意看主人是否有送客之意
作揖:清末人們作揖的一種姿勢,將雙手舉到額頭前面,以示對別人的尊重。
女子盛裝:盛裝的李鴻章夫人,身穿朝服,頸戴朝珠。
婦女坐相:晚清婦女的坐相,雙腳必須并攏,雙手合放在膝上。
晚清婚禮:曾紀澤(曾國藩之長子)女兒的婚禮儀式。
接見外國使臣:1898年戊戌變法之前,光緒皇帝接見外國使臣的儀式。
據網上資料介紹,這張照片是中國目前可考的第一張平民拜年照片,該照展示的是晚清時期典型的舊式中國拜年習俗,是彌足珍貴的民俗史料。從畫面情況分析,該照應該拍攝于晚清時期的中國北方某地。照片上的人物穿著長褂,留著長辮,在過年間互道問候躬身作揖。
據考,這種禮儀的興起于沿用與1644年滿人入關有很大關系。從裝束和拜年禮儀來看,這是沿用的滿制。